解釋羅馬數字。


羅馬數字是起源於公元前 900 年至 800 年間古羅馬的一種數字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他們將七個基本字母組合起來以產生小數和大數。
當這些七個字母以各種形式組合時,會產生新的數字。
它們的放置很重要,因為相同的字母以不同的順序放置時會產生一個全新的數字。
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如下
羅馬數字數字
一世 1
V 5
X 10
L 50
C 100
D 500
米 1000

以下是瞭解羅馬數字的規則: -

1. 如果較小的數字跟在較大的數字後面,則將它們相加。
例如,
XIII=10+1+1+1=13.

2. 如果較小的數字出現在較大數字之前,則減去較小的數字。
例如,
IV=5-1=4.

3. 羅馬數字不連續使用四個相同的字母。
例如,
您永遠不會超過 III,或 1+1+1,XXX,或 10+10+10。由於我們不能連續使用四個相同的數字,所以 4
不會是 IIII 而應該是 IV,40 不會是 XXXX,而是 XL。

4 .每當你看到一行時,表示該數字應乘以一千。
例如,
當 X 看起來像 X̄ 時,表示 10 x 1000 = 10,000。

5. 務必始終將數字的每個部分(個位、十位、百位等)分開處理。
例如,
即使 1999 比 2000 少 1,但你還是寫 MCMXCIX 而不是 MIM,因為你不能跳過位
值。

6. 您可以使用大寫或小寫字母來寫羅馬數字。
例如
VI 和 vi 都表示 6。


更新於: 2022 年 10 月 10 日

77 次瀏覽

開啟你的 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