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得位置 i 處的元素包含在 a[i] 個對中的對的最大數量
在本文中,我們將找到索引對的數量,使得索引 i 最多可以包含在 a[i] 個對中。
在本文中討論的方法中,我們將使用一個優先佇列資料結構,它將包含陣列的元素。優先佇列資料結構將是一個最大堆,它允許我們在 log(N) 時間內獲取陣列的當前最大元素。它還允許我們在相同的時間內修改元素並將其重新插入。我們將從優先佇列中取出最大的兩個元素,用這兩個元素的索引組成一對,減少這兩個元素,然後將其重新插入。如果我們一直這樣做,直到優先佇列只剩下一個元素,我們將得到所需的結果。
問題陳述
給定一個大小為 N 的包含整數元素的陣列,我們需要找到我們可以建立的對的最大數量,使得索引 i 處的元素最多隻能包含在 a[i] 個對中。
示例
輸入
arr = {1,2,3,4}
輸出
5
解釋
可以建立以下索引對:
{1,2}, {2,4}, {3,4}, {3,4}, {3,4}
所以,輸出為 5。
輸入
arr = {0,0,1,1,1}
輸出
1
解釋
只能透過取索引 3、4 和 5 中的任意兩個來建立單個對。
因此,輸出為 1。
輸入
arr = {1,3,2,0,6}
輸出
6
解釋
我們可以使用以下索引建立對:
{1,5}, {2,5}, {2,5}, {2,5}, {3,5}, {3,5}
所以,輸出為 6。
方法 1
在這種方法中,我們將使用一種利用優先佇列資料結構的方法。此資料結構將儲存陣列元素,並將實現為最大堆。這種結構的選擇使我們能夠在對數時間 (O(log N)) 內有效地從陣列中檢索當前最大元素。此外,它還能在相同的時間範圍內方便地修改元素並重新插入。該過程包括從優先佇列中提取前兩個最大元素,為這些元素生成索引對,減少其值,將結果加 1,然後將其放回佇列中。透過迭代執行這些步驟,直到優先佇列中只剩下一個元素,我們可以達到預期的結果。
演算法
步驟 1 - 初始化一個優先佇列資料結構
步驟 2 - 遍歷所有陣列元素,如果元素大於 0,則將其推入優先佇列。
步驟 3 - 初始化一個 while 迴圈,該迴圈將一直執行到優先佇列至少有兩個元素。
步驟 3.1 - 同時,用 0 初始化一個結果變數。
步驟 4 - 在 while 迴圈中,從優先佇列中彈出前兩個元素,即陣列的當前最大元素。
步驟 4.1 - 用這兩個元素的索引組成一對,並將每個元素的值減少 1。
步驟 4.2 - 如果減少操作後一個或兩個元素的值仍然大於零,則將其放回優先佇列。
步驟 4.3 - 將結果值增加 1。
步驟 5 - while 迴圈結束後,返回結果。
示例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x_pair_count(vector<int> &arr){ priority_queue<int> elements; int res = 0; for(int i=0;i<arr.size();i++){ if(arr[i]>0) elements.push(arr[i]); } while(elements.size()>1){ int x = elements.top(); elements.pop(); int y = elements.top(); elements.pop(); x--; y--; res++; if(x>0)elements.push(x); if(y>0)elements.push(y); } return res; } int main(){ vector<int> arr = {1,3,2,0,6}; cout<<Max_pair_count(arr)<<endl; return 0; }
輸出
6
時間複雜度 - O(M*log(M)),其中 M 是陣列中所有元素的總和。
空間複雜度 - O(N),其中 N 是陣列中元素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