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馬克思
簡介
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是一位德國哲學家。他還是一位歷史學家、記者、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社會主義革命家、政治理論家以及政治經濟學批判家。馬克思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之一。本文討論了馬克思人生的不同階段。本文將帶您深入瞭解卡爾·馬克思。
童年和教育
卡爾·海因裡希·馬克思出生於德國特里爾布呂肯加塞,父母是亨利希·馬克思和亨麗埃特·普雷斯堡,出生日期為**1818年5月5日**。卡爾是馬克思家中第三個孩子。馬克思最初由父親在家接受教育,直到1830年進入特里爾高中。
1835年10月,17歲的馬克思希望在波恩大學學習哲學和文學,但他的父親堅持讓他學習法律,認為這是一個更實用的領域。在波恩大學期間,馬克思加入了詩人俱樂部和特里爾酒館俱樂部飲酒社,這兩個組織都影響了他的理想和對政治問題的看法。1836年8月,他的成績開始下降,因此他的父親強迫他轉學到更嚴肅和學術化的柏林大學。
大學畢業後的生活和新聞事業
在去柏林大學之前,馬克思在1836年的剩餘時間裡都待在家鄉特里爾。在那段時間裡,他對學習和生活更加認真。他還與他兒時的朋友珍妮·馮·韋斯特法倫訂婚。他們後來於1843年6月19日結婚。馬克思與他的岳父關係也很好,馬克思將他的博士論文獻給了他。
1836年10月,馬克思前往柏林大學學習。馬克思始終認為,“沒有哲學,什麼也無法完成”。後來,他加入了“博士俱樂部”,這是一個討論黑格爾思想的學生團體。
1841年,他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自然哲學的差異》,他的論文在柏林大學的保守教授中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因此,他將其提交給了耶拿大學,在那裡他於1841年4月獲得了博士學位。
1842年,馬克思搬到科隆,成為《萊茵報》的記者。在發表了一篇關於俄羅斯君主沙皇尼古拉斯一世的強硬文章後,沙皇要求禁止該報,普魯士政府也照辦了,因此,《萊茵報》於1843年被禁止出版。
工作生活:巴黎、布魯塞爾、科隆和倫敦
1843年10月,馬克思搬到巴黎,開始擔任一份新的激進左翼報紙《德法年鑑》的聯合編輯。後來,他離開了《年鑑》,轉而為唯一未被審查的巴黎德語報紙《前進!》工作。1845年,法國政府關閉了《前進!》,導致馬克思於1845年2月搬到布魯塞爾。
在布魯塞爾,馬克思不得不保證不發表任何與當代政治相關的內容。後來,馬克思於7月搬到英國,開始撰寫一本名為《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書籍。馬克思在完成《德意志意識形態》後,又開始撰寫另一本書,名為《哲學的貧困》。
馬克思於1848年回到科隆。6月1日,馬克思創辦了一份名為《新萊茵報》的報紙,在那裡,由於他強烈的觀點,馬克思經常受到警方的騷擾,後來於1849年5月16日被勒令離開該國,搬回巴黎,並於1849年8月前往倫敦。
在倫敦,馬克思從1852年到1862年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為紐約的《每日論壇報》撰稿。後來,在1862年,他被《論壇報》解僱,但幾年後,在1868年,他的同事查爾斯·達納創辦了一家競爭對手報紙《紐約太陽報》,馬克思在那裡擔任主編。
第一國際和《資本論》
在倫敦期間,馬克思再次沒有固定工作,他參與了國際工人協會(也稱為第一國際)的活動,並在該協會成立時被選入總委員會。
在倫敦的這些年裡,馬克思致力於他一生中最大的專案,包括他畢生工作的成果,即三卷本的《資本論》,該書於1867年出版。
去世
在妻子於1881年12月去世後,馬克思患上了支氣管炎和胸膜炎,最終於1883年3月14日在倫敦去世,享年64歲。馬克思去世時被認為是無國籍人士,即法律上不屬於任何國家的人。他被家人和朋友安葬在倫敦的高門公墓。
結論
馬克思是最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德國哲學家和記者。他畢業於特里爾高中,就讀於波恩大學,後來轉學到柏林大學。他於1841年畢業於柏林大學,並獲得了耶拿大學的博士學位。馬克思為了工作搬到了不同的城市和國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萊茵報》、《年鑑》、《前進!》和紐約的《每日論壇報》。1883年,馬克思死於支氣管炎,享年64歲。
常見問題
問題1. 馬克思在世時有哪些早期作品沒有出版?
答案:馬克思在柏林大學期間寫了一些短篇小說和戲劇,如《蠍子與費利克斯》和《烏拉內姆》,以及一些寫給後來成為他妻子的珍妮·馮·韋斯特法倫的詩歌,這些作品在他有生之年從未出版過。
問題2. 馬克思在哪裡遇到了他一生的朋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們的友誼是如何開始的?
答案:馬克思在一家名為“咖啡館德拉勒熱納斯”的棋類中心遇到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們的友誼始於恩格斯向馬克思展示了他最新出版的作品“1844年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並說服馬克思認識到工人階級在最終的歷史革命中的重要性。
問題3. 《資本論》的三卷分別叫什麼名字?
答案:三卷分別為:
**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
**資本論第二卷:**資本流透過程
**資本論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