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認同感 vs. 角色混亂


每個人都知道“身份危機”這個詞,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這是一個戲劇性的階段,並帶有負面含義。然而,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正常部分。埃裡克·埃裡克森提出了一個名為八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的理論,他在他的第五個階段描述了這個階段:身份認同感 vs. 角色混亂。

身份認同感 vs. 角色混亂

身份認同感 vs. 角色混亂定義了身份認同感 vs. 角色混亂的概念。以下是他的各個階段及其相應美德的簡要概述:


埃裡克·埃裡克森的理論——身份危機

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埃裡克森創造了“身份危機”一詞。一些心理學家說,埃裡克森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動盪的童年。他於1902年出生於德國,被一位猶太繼父收養。他經常感到自己是局外人,並因自己是猶太人而被嘲笑。由於他在12-18歲之間經歷了身份危機,這可能是他推測這種掙扎也存在於其他孩子身上的原因。

在身份認同感 vs. 角色混亂之前會發生什麼?

這個第五個發展階段通常發生在12到18歲之間。這個階段的成功取決於個人在多大程度上內在地解決了最初階段的衝突。這是通往青春期的門戶,在這個階段,發展自我認同至關重要。在這個階段,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值得信賴,反之亦然。個人需要將他們的孩子視為“某人”。年輕人對獨立和個人效能有萌芽的意識,這必須得到承認。在這裡,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在進入這個階段之前,個體是由基於先前經驗的身份片段的鬆散集合。這還與個體對自身身份的積極或消極感受混合在一起。這包含了個人所做的一切,而他們為此受到了懲罰。無能和不足的感覺非常突出。


第五階段:身份認同感 vs. 角色混亂

現在,在青春期,個體會質疑這些先前的身份認同。然後,自我將它們重建,同時將這些與強烈的新生性感覺和社會角色相結合。

什麼是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是一個多方面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人從各種社會心理經驗中獲得的獨特性感。自我整合了作為不同群體成員所學到的所有認同和所有自我形象。它包括對做出良好伴侶選擇的感覺以及我們在選擇特定職業時與未來的聯絡。這對於在社會環境中確立個體是誰至關重要。因此,身份認同包括個體是什麼,他們想成為什麼,以及他們應該成為什麼。

理解身份危機

身份認同並非易事;需要身份危機。這是童年和成年之間的聯絡。在這裡,個人必須解決多個特殊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當迫使個人在以後的階段再次尋找身份認同。青年人的這些危機源於角色混亂。在這裡,他們經歷了一段艱難的自我意識時期,其特點是覺醒的性慾和身體發育。這帶來了對他們是什麼以及可能成為什麼的懷疑和羞恥。這個階段最麻煩的部分是決定一個人的職業身份。儘管個人希望致力於賦予生活意義的目標,但許多人發現這極其困難。

整體主義的概念

埃裡克森認為,困惑的個人經常試圖透過過度認同他們的英雄來確立自己的身份,這使得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變得防禦性。因此,他們在這一階段的行為的特點是整體主義,指的是在個人的價值觀、信仰和人際關係方面設定絕對界限。在這裡,簡單的意識形態可能會被輕易接受而無需質疑。

埃裡克森認為,這些行為應該被視為處理經驗的替代方式。他對發展的觀點是樂觀的,他認為這種未能建設性地行為是由於政治、文化和技術變革導致建立不再有效的價值觀造成的。在這裡,導師和榜樣的作用至關重要。成年人需要幫助那些價值觀不明確的個人,併為他們提供指導。他們需要效仿在社會上良好和可接受的行為。記住,兩代人互相都需要才能生存。

結論

不成功的解決會導致負面身份認同的發展。在這裡,個人對社會提供的角色採取敵對的態度。他們往往會破壞自己和社會。這個階段的成功解決導致忠誠度的出現。忠誠度是在不可避免的矛盾面前保持忠誠的能力。人們選擇朋友、伴侶和同事,並對這些人忠誠。他們忠於自己的願景並努力實現它們。他們準備迎接現實世界。

更新於:2022年10月13日

瀏覽量:373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