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自我概念是如何發展的?
童年時期是形成自我形象的重要階段,青春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並且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發展。在成熟期,自我形象的發展包括透過內省、令人滿意的關係和有意義的追求來維持自尊。

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
個人透過一個稱為自我概念發展過程來創造和維持他們的自我意識。理解和整合信念、價值觀、行為和情感是必要的。內部和外部變數,如家庭、同伴和文化,都會影響一個人如何發展他們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發展的階段
前自我概念階段——這個階段從出生持續到孩子大約18個月大。在這個階段,嬰兒開始將自己與周圍環境區分開來,並獲得自我意識。他們開始理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區別,以及內部和外部刺激之間的區別。例如,人們在照鏡子時可能會開始認出自己的影像。比如嬰兒看著鏡子裡的倒影並觸控自己的臉,表明他們認出了自己的影像。
類別自我階段——類別自我階段持續時間為18個月到三歲之間。在這個時期,兒童開始對自己的身份有更細緻的理解。他們開始根據自己的身體特徵(如年齡、性別和體能)對自身進行分類。此外,他們還開始理解社會類別,如種族、民族和國籍。例如,一個學齡前兒童說“我是一個女孩/男孩”或“我四歲了”,這表明他們理解了基本的社會人口資訊。
抽象自我階段——抽象自我階段持續時間為三歲到十二歲之間。在這個時期,兒童對自己的概念變得更加細緻和抽象。他們開始理解自己的個性、特徵和品質。他們也可能開始與他人進行比較,並識別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例如,一個青春期前兒童開始透過說“我是一個好朋友,我關心他人,而且我很有創造力”來發展更復雜的自我認同感。
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些階段是重疊的,並且彼此之間並非嚴格分開。此外,發展自我形象的過程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複雜。
自我概念的組成部分
根據理論觀點的不同,自我概念的組成部分可能會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廣為認可的組成部分:
自我認同——個人對自身身份的認知,包括其個性、品質和屬性。它包括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他們認為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自尊——一個人對自己整體價值或價值觀的看法。它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健康,幷包含對自身積極和消極的情感。
自我效能——一個人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或實現特定目標能力的信心。它與動機和自信直接相關。
自我形象——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包括其生理特徵、社會地位和其他特徵。
自我意識——能夠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的能力。它會影響一個人控制情緒和做決定的能力。
自我概念清晰度——這描述了一個人對自身概念的理解程度及其一致性。它會影響一個人處理壓力和做決定的能力。
這些組成部分是相互關聯的,並有可能相互影響。隨著人們經歷不同的生活事件和情況,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導致自我概念發展的因素
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一個人自我概念的發展。
早期經歷——人們的自我概念會根據他們在生命早期經歷的經驗而發展,包括他們與照顧者、同伴和更廣泛環境的關係。積極的經驗,如被愛和珍惜,會導致更積極的自我形象,而消極的經驗,如忽視或虐待,會導致更消極的自我形象。
社會和文化影響——社會和文化規範會對一個人對自己感覺產生重大影響。例如,關於性別角色或體型美的文化理想會影響人們如何看待自己。
人格特質——一個人的神經質程度或外向程度等,都會影響他們對自己感覺。例如,一個非常外向的人會認為自己是健談和社交的,而一個高度內向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安靜和內省的。
來自他人的反饋——人們的自我概念會受到他們從他人那裡得到的反饋的影響,包括家庭成員、同伴和老師。收到積極的反饋可能會導致更積極的自我形象,而收到消極的反饋可能會導致更消極的自我形象。
生活經歷——重要的生活事件,例如經歷悲劇或實現重大目標,都可能影響你對自己感覺。這些事件可能會促使人們重新審視他們對自身是誰以及自己在宇宙中所處位置的看法。
測量自我概念發展
由於它是一個複雜而全面的結構,測量自我形象的發展可能具有挑戰性。
自我報告量表——自我報告量表是人們填寫以衡量他們對自己感覺的調查問卷或調查。這些量表通常包括關於自尊、自我認同和自我意識的問題。自我報告量表是評估自我形象的一種流行方法,因為它們易於管理,並且可以提供對一個人自我形象的全面瞭解。但是,自我報告量表的一個主要缺點是受訪者反應中可能存在故意或無意的偏差。此外,由於自我形象的某些方面可能難以用語言表達,因此自我報告量表可能無法完全反映一個人自我形象的複雜性。
投射量表——投射量表是向人們呈現模糊的刺激(如墨跡)後,要求他們描述他們所感知到的方法。這些測試的設計預期是人們會以揭示他們對自己看法的某種方式做出反應。投射量表可能揭示一個人自我形象中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的部分,這使得它們非常有用。但它們也可能是主觀的,不同的研究人員可能會對資料有不同的解釋。
社會文化變遷與自我的轉變
在理解文化與自我之間關係時,個人主義文化和集體主義文化、獨立的自我和相互關聯的自我並非相互排斥的概念。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是兩種文化意識形態,在歐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化中被強調為文化價值觀。根據Triandis(1994)的說法,“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這兩種文化可以共存,只是在每種文化中或多或少地被強調。”
由於全球化、移民和跨文化融合的加劇,這些文化觀念已擴充套件到其起源之外的地理區域,導致自我傾向的共存和混合。例如,研究表明,印度的自我中存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衝動。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作為對立的形象和背景而發揮作用。在圖中,白色部分可以被視為一個花瓶形象,而兩個面部輪廓(黑色)作為背景。有時,這兩個面部輪廓可以被視為形象,而白色部分則作為背景。
結論
最終,發展自我概念的過程錯綜複雜且永無止境,其中包括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它涉及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如何從童年發展到成年的,其中包括自我認同、自尊、自我效能、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識等因素。雖然自我報告量表是一種流行的方法,但衡量自身自我概念的演變可能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