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定義、特性和用例
傳統的雲計算網路被顯著地整合在一起,資料在邊緣收集後傳送回核心伺服器進行處理。
這種方案源於大多數部署在邊緣的裝置缺乏足夠的計算能力和處理其積累資料的有限能力。
邊緣不斷產生的資料量正在以遠快於網路處理能力的速度增長。
與將資料傳送到雲或遠端伺服器叢集進行處理相反,端點應將資料傳送到邊緣計算裝置,該裝置會處理或轉換這些資料。
什麼是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更靠近資料來源和限制,計算任務可以在邊緣計算中心點完成,從而減少核心資料傳輸過程。
將這種處理能力帶到網路邊緣有助於透過建立相對封閉的物聯網架構來解決資料挑戰。
最終目標是在控制網路頻寬的同時降低成本和延遲。
邊緣計算提供的一個巨大優勢是減少需要傳送到雲端進行處理的資料量。
它強調靠近使用者,併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智慧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資料傳輸效能,確保一致的處理,並減少延遲時間。
邊緣計算的優勢
邊緣計算已經成為解決當今移動海量資料相關網路問題的最佳方案之一。以下是邊緣計算的一些最重要的優勢:
降低延遲 - 延遲是指在兩個組織焦點之間移動資料所需的時間。這兩個焦點之間的巨大距離和網路擁塞會導致延遲。由於邊緣計算使這兩個焦點更靠近,因此延遲問題幾乎不存在。
節省頻寬 - 頻寬是指資料在網路中傳輸的速度。由於所有網路都具有有限的頻寬,因此可以傳輸的資料量和可以處理此資料的裝置數量也受到限制。透過將資料伺服器傳送到資料生成的位置,邊緣計算允許許多裝置在更小且更有效的頻寬上執行。
邊緣計算的缺點
儘管邊緣計算提供了許多優勢,但它仍然是一項新興技術,遠非完美無缺。以下是邊緣計算的一些最顯著的缺點:
實施成本 - 在組織中實施邊緣基礎設施的成本可能複雜且昂貴。它需要在組織之前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制定方案,以及額外的裝置和資源來執行。
資料不完整性 - 邊緣計算可以處理需要在執行過程中定義的不完整資料集。因此,組織可能會最終丟失重要資訊和資料。
安全性 - 由於邊緣計算是一個分散式系統,因此確保足夠的安全性可能具有挑戰性。在組織邊緣之外處理資料存在風險。新的物聯網裝置的增加也增加了攻擊者入侵裝置的可能性。
邊緣計算用例
邊緣計算將資料處理更靠近業務運營。它有多種形式,許多IT專業人員將其視為分散式“無人值守”伺服器場概念的演進。無論端點多麼智慧;所有邊緣方法都共享類似的架構。
具有衛星位置的核心資料中心儲存和處理資料並與端點互動。
邊緣包括網路閘道器、伺服器場和所有物聯網裝置。
邊緣的目的是提供分散式應用程式服務,為端點提供洞察力,加快核心資料系統的執行速度,或收集和轉發來自邊緣端點感測器和控制器的的資料。
由於缺乏一致且公認的邊緣計算定義,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定義,分為三種不同的用例:
遠端“無人值守”邊緣伺服器,場可以是不同遠端位置中的小型硬體機架或多個大型伺服器場。這是最異構、非標準化的邊緣環境。它需要新的組織模型、現代軟體應用程式設計和高度的自動化,提供低接觸控制以及擴充套件和處理異構裝置組合的能力。
容器化IT邊緣,是組合系統駐留的地方。此環境包括一個響應堆疊,其中包括以下一項或多項:伺服器、作業系統、儲存、網路以及增強的電源和冷卻系統,以支援容器化環境中的所有硬體。容器高度標準化,但可以進行定製以滿足特定的邊緣需求,並可以選擇附加元件。
物聯網 (IoT),高度可用的處理器支援即時分析,適用於無法等待做出決定的應用程式。物聯網端點正在變得越來越智慧,能夠更獨立地執行並做出決策,而無需與中心平臺進行常規通訊。
結論
藉助邊緣計算,事情變得更高效。因此,業務運營的效率也更高。對於需要閃電般速度的結果和根據當前情況提高靈活性的資料驅動型任務,邊緣計算是一種合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