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改革


簡介

經濟改革是指修訂經濟政策以加強和重新啟用經濟改革通常在經濟狀況非常脆弱或政府希望重建經濟為具有彈性的經濟時進行。經濟改革包括對全經濟範圍的政策(如稅收和競爭政策)的改變。這些改革以提高經濟效率為中心,而不是旨在消除失業或公平增長等其他問題。

在印度,經濟改革發生在1991年。印度政府在1985年瀕臨破產,為了幫助國家擺脫國際收支失衡,當時的財政部長曼莫漢·辛格推出了改革。

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改革的原因

印度在1991年在改革方面看到了經濟政策的巨大轉變。其目的是改善印度經濟狀況,使其擺脫對經濟造成很大影響的巨大通貨膨脹。這嚴重打擊了印度人民,因為商品價格飛漲,印度政府沒有儲備來應對這種情況。

以下是1991年經濟危機的部分原因。

1991年危機的主要原因歸因於從1980年代開始的出口下降。印度沒有足夠的外國匯兌來支付進口費用,其出口也不夠高。這導致國際收支出現逆差,進而導致通貨膨脹率非常高。

印度經濟正經歷著一個非常虛弱的階段。

  • 由於外匯儲備不足,國際收支問題正失去控制。

  • 政府透過稅收產生的收入較低,無法滿足政府的需求。

  • 印度別無選擇,只能從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借款70億美元。IBRD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機構。印度必須承諾開放經濟,並在印度進行自由化和國際貿易。

印度新經濟改革的主要支柱

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印度以自由化的形式進行了多次經濟改革。然而,最具影響力的經濟改革發生在1991年,它對該國的增長率產生了直接影響。新的經濟改革與印度政府在1991年推出的新自由主義政策有關。

改革所依據的三個主要支柱是——自由化、全球化和私有化。

自由化

印度的自由化措施始於20世紀80年代,重點是穩定和結構改革。

穩定措施是旨在透過維持外匯儲備來減少危機的短期措施。結構改革政策是旨在解決經濟政策根源的長期措施。它們用於增強國際競爭力並消除經濟道路上的障礙,例如僵化的規則和限制性法規。

許可證制度是印度經濟福祉的一大瓶頸。打破經濟停滯的枷鎖是印度經濟自由化的主要部分。

主要變化發生在以下領域:−

  • 技術進口

  • 與可承受的公共投資率相關的資本貨物進口。

  • 透過對進口實施數量限制,在國內產業面臨外國競爭時保護它們。

  • 除少數行業(如藥品、香菸、有害化學品、酒精、航空航天、工業炸藥、電子產品和製藥)外,無需許可證。

  • 印度允許外國機構投資者(FII),如共同基金、商業銀行、養老基金等,進入印度金融領域投資。

在印度觀察到的自由化的積極影響是:−

  • 股票市場價值上升。

  • 印度成為IT產品和服務的 प्रमुख出口國。

  • 投資者的政治風險降低了。

私有化

私有化是指將國有公司轉讓給私營部門。

它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式完成:−

  • 政府可能會退出公司的所有權和管理權。

  • 為了獲得一次性收入,國有公司被出售給私營公司。

  • 私有化包括將政府公司一部分股權出售給公眾。

政府還透過取消國有企業中某些私營公司的管理決策自主權來實現私有化。這樣做是為了提高公司的效率。

一些備受推崇的行業被賦予了以下地位:−

  • 馬哈拉特納−印度石油公司有限公司和印度鋼鐵管理局(SAIL)是獲得此地位的一些行業示例。

  • 納瓦拉特納−這包括馬哈納加電話尼加姆有限公司(MTNL)、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國家鋁業公司(NALCO)等。

  • 米尼拉特納−獲得此地位的一些公司是印度鐵路餐飲和旅遊公司(IRCTC)有限公司、印度電信有限公司(BSNL)和印度機場管理局(AAI)。

全球化

在1991年改革之前,外國公司被限制進入印度市場。印度公司大多是政府的壟斷企業。然而,由於管理不善和不作為,這些公司的效率非常低。

1991年,印度經濟的大門向外國公司敞開。外國公司可以在印度投資並在該國運營。這增加了印度市場的競爭,但也為印度公司提供了獲得外國投資的機會。印度公司也可以進入其他市場,增加利潤和增長。

例如,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在16個不同的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塔塔鋼鐵在26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HCL在31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結論

經濟改革可以創造奇蹟。它透過增加對該國的外國投資,成為使印度成為一個增長型經濟體的關鍵因素。隨著某些行業的外資投資(FII)增加到100%,印度可以獲得技術和外國專業知識,這幫助印度消費者佔據了上風。

改革還提高了創新和產品質量。由於改革,消費者在市場上有了更多選擇,印度也發生了這種情況。由於改革,印度經歷了廣泛的經濟增長。貧困正在持續消除,印度正展現出最快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1991年形成的改革的積極方面。

常見問題解答

Q1. 影響經濟很大程度上改革的三大因素是什麼?

答:改革期間影響經濟的三個因素是自由化、私有化和全球化。

Q2. 1991年重大改革之前印度市場的狀況如何?

答:1991年改革之前,外國公司被限制進入印度市場。印度公司大多是政府的壟斷企業。

然而,由於管理不善和不作為,這些公司的效率非常低。

Q3. 為了應對1991年面臨的問題,印度需要從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多少?

答:印度必須從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借款70億美元。IBRD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機構。

更新於: 2022年12月13日

315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立即開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