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管理系統中E-R模型和關係模型的區別
在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中,在物理層、邏輯層和檢視層設計資料庫的方式被稱為資料模型。有兩個流行的資料模型——ER模型和關係模型。ER模型和關係模型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ER模型是一個實體特定的資料模型,而關係模型是一個表特定的模型。
閱讀這篇文章,瞭解更多關於ER模型和關係模型以及它們之間區別的資訊。
什麼是ER模型?
ER模型,即實體關係模型,是一種基於現實世界實體及其關係的資料模型。ER模型通常由ER圖表示。因此,開發人員只需檢視ER圖即可輕鬆理解系統。ER圖具有三個基本組成部分,即實體、屬性和關係。
實體是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可以是人、地方,甚至是概念。例如,管理員、部門、課程、學生、教師、建築物等都是學校管理系統的一些實體。屬性是包含現實世界屬性的實體。例如,實體“員工”具有員工ID、工資、年齡、地址等屬性。關係提供有關兩個屬性如何相互關聯的資訊。例如,員工在一個部門工作。
什麼是關係模型?
關係資料模型是一個主要的資料模型,在全球範圍內廣泛用於資料儲存和處理。關係模型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為它非常簡單,並且具有處理資料所需的所有屬性和功能,同時具有儲存效率。關係模型使用多個概念,例如表、元組、關係例項、關係模式、關係鍵和屬性域。現在,讓我們嘗試簡要了解這些術語的含義。
表——在關係模型中,關係以表的形式儲存。表儲存實體之間的關係。表由行和列組成,其中行表示記錄,列表示欄位/屬性。
元組——元組是表的一行,包含該關係的單個記錄。
關係例項——它是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中元組的有限集合。關係例項不包含重複的元組。
關係模式——它描述關係名(即表名)、屬性及其名稱。
關係鍵——每一行都具有一個或多個屬性,稱為關係鍵。關係鍵可以唯一地標識表中的行。
屬性域——它是每個屬性預定義的值範圍。
資料庫管理系統中E-R模型和關係模型的區別
下表重點介紹了DBMS中ER模型和關係模型之間所有重要的區別——
序號 | ER模型 | 關係模型 |
---|---|---|
1. | 可以擴充套件為實體關係模型。 | 它是一個表示性或實現模型。 |
2. | 它是一個高階/概念模型。 | 程式設計師用它來理解表之間的關係。 |
3. | 它表示實體的集合,並描述這些實體之間的關係。 | 它以表格形式表示資料。 |
4. | 它通常用於理解如何實現資料庫。 | 它還描述了這些表之間的關係。 |
5. | 很容易理解實體之間的關係。 | 不容易理解/提取多個表之間的關係。 |
6. | 它包含諸如“實體”、“實體型別”和“實體集”之類的元件。 | 它包含諸如“域”、“屬性”和“元組”之類的元件。 |
7. | 它描述了屬性的基數。 | 它不描述基數。 |
結論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出ER模型和關係模型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ER模型表示實體的集合並描述這些實體之間的關係,而關係模型以表格形式表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