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擠兌與銀行恐慌的區別
您能否回想起20世紀30年代重創國際經濟的大蕭條?沒錯,這場震撼世界的金融崩潰幾乎影響了所有制造業和農業國家。1929年至1933年間,流通中的貨幣數量驚人地減少了28%,導致了銀行擠兌浪潮以及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關閉。股市崩盤是最初的催化劑,但同時發生的銀行擠兌也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百萬美元的問題是——什麼是銀行擠兌?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銀行恐慌,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好吧,讓我們來看一看。
什麼是銀行擠兌?
銀行每天都在努力確保手頭有足夠的現金來滿足消費者提出的提款請求。由於銀行只使用其可提取存款的一小部分來支付其長期貸款,並且只保留足夠的儲備來保證其存款人的安全,因此這個數字通常遠小於總存款。這就是為什麼它甚至不接近總存款。然而,金融體系仍然很脆弱,尤其是使用部分準備金銀行體系的商業銀行。因此,當許多存款人希望同時從同一銀行提取他們的錢,而銀行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時,就會發生“銀行恐慌”。
存款人爭先恐後地前往銀行提取他們的錢,擔心金融機構會倒閉,並在此過程中喪失對它們的信任。正因為如此,銀行分行無限期地關閉了大門。“銀行擠兌”是指存款人突然失去對銀行體系的信任,或者擔心他們各自的銀行可能會倒閉。
什麼是銀行恐慌?
當大量金融機構同時出現擠兌時,就被稱為“銀行恐慌”。當存款人因擔心機構無法償還其債務而從銀行提取存款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銀行被迫清算其資產,這是一個代價高昂且耗時的操作,以便他們能夠滿足客戶提款的需求。當不可預見事件使存款人感到不安並危及他們的資金時,就會發生銀行體系的恐慌。當消費者害怕隨意提取他們的儲蓄並冒著無法從銀行提取現金的風險時,就會發生一種被稱為銀行擠兌的危險且不可預測的事件。銀行恐慌就是這種擔憂的結果。
金融不穩定需要一個動態的環境,儘管經濟低迷並不一定會伴隨著銀行恐慌。在經濟低迷時期,銀行貸款的還款率下降,因為這段時間內更多企業倒閉。一家擁有異常大量不良貸款的銀行將陷入困境,如果存款人看到任何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跡象,該銀行可能會受到擠兌。因此,銀行擠兌會引發恐慌並加劇國家經濟狀況。
差異:銀行擠兌與銀行恐慌
下表突出了銀行擠兌與銀行恐慌的不同之處:
特徵 | 銀行擠兌 | 銀行恐慌 |
---|---|---|
含義 | 當大量客戶試圖一次從銀行提取現金時,就被稱為“銀行擠兌”,當銀行無法提供足夠的現金來滿足客戶需求時就會發生。 | 當大量銀行同時出現“擠兌”或存款人大量提取資金時,就會發生“銀行恐慌”。 |
原因 | 當存款人突然失去對銀行體系的信任,或者擔心他們的銀行可能會倒閉時,就會發生“銀行擠兌”。 | 當不可預見事件使存款人感到不安並危及他們的資金時,就會發生銀行體系的恐慌。 |
影響 | 公眾對銀行業的信心下降導致可用資本枯竭。 | 可用資金的突然和急劇減少有可能引發經濟的災難性衰退。 |
結論
銀行擠兌不僅會導致金融體系突然和意外的混亂,而且還會使控制資金流動變得更加困難,這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衰退。由於金融機構在任何給定時間只保留一小部分存款,因此它們無法同時滿足所有客戶的提款需求。
即使一家銀行有償付能力,即其資產價值大於其負債,如果突然增加的提款需求導致銀行現金耗盡,它也可能很快破產。在從他們那裡借來的部分資金被償還之前,金融機構別無選擇,只能關門停業,直到聯邦儲備系統等貸款人提供一些緊急資金來償還存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