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與順應的區別


同化和順應是讓·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兩個關鍵概念。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同化和順應是兒童學習和適應新資訊和經驗的兩個主要過程。雖然這兩個過程經常一起使用,但它們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同的概念,描述了個人與環境互動的方式。

什麼是同化?

同化是由著名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描述的一個認知過程。它指的是將新的資訊或經驗融入現有的心理圖式或認知結構中。當個人遇到與他們對世界的現有理解一致的新資訊時,他們會透過將其整合到他們預先存在的知識中來同化它。

這個過程包括在已知事物的框架內解釋新的經驗。例如,一個瞭解不同型別鳥類的孩子可能會將一個新的鳥類物種同化到他們現有的鳥類圖式中。同化幫助個人理解他們的經驗,並透過將新資訊融入現有的認知框架來維持認知穩定性。

什麼是順應?

順應,也是由讓·皮亞傑提出的,是一個認知過程,它涉及修改現有的心理圖式或建立新的圖式以應對不適合現有認知結構的新資訊或經驗。當個人遇到與他們現有理解相矛盾或挑戰現有理解的新資訊時,他們必須調整其現有的圖式以納入這些新知識。

順應需要個人調整其心理框架或建立新的框架來適應新資訊。它包括重組認知圖式以更好地適應新的經驗。例如,如果一個孩子對鳥類的現有圖式只包括會飛的鳥類,那麼遇到企鵝(一種不會飛的鳥類)可能需要順應來建立一個新的不會飛的鳥類的圖式。順應允許個人適應他們的思維,並透過整合新的和衝突的資訊來擴充套件他們對世界的理解。

區別:同化與順應

雖然同化和順應經常在學習和適應新資訊和經驗的過程中一起使用,但它們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同的過程。同化包括將新資訊融入現有的圖式中,而順應則包括修改或建立新的圖式以應對新資訊。

除了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是重要的概念外,同化和順應在教育和生活的其他領域也具有實際應用。例如,教師可以使用這些概念來幫助學生學習新資訊和技能。在介紹新材料時,教師可以透過將新資訊與學生已知的知識聯絡起來來幫助學生同化這些新資訊。同時,教師也可以透過向學生呈現挑戰其現有信念並鼓勵他們修改其圖式的新資訊來鼓勵順應。

下表突出顯示了同化和順應之間的主要區別

.

特徵

同化

順應

過程

將新資訊融入現有圖式

重組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

使用現有的認知結構

重組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對新資訊的反應

將新資訊融入現有知識

調整知識以納入新的或衝突的資訊

認知穩定性

透過將新資訊融入現有框架來維持認知穩定性

透過擴充套件理解和適應思維來促進認知發展

在學習中的作用

同化幫助個人在現有框架內理解新的經驗

順應允許對現有框架進行調整和修改以納入新資訊

結論

總之,同化和順應是讓·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雖然這兩個過程經常一起使用,但它們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同的概念,描述了個人與環境互動的方式。

同化包括將新資訊融入現有圖式,而順應則包括修改或建立新的圖式以應對新資訊。理解這些概念可以幫助個人學習和適應新資訊和經驗,並且在教育和生活的其他領域也具有實際應用。

更新於:2023年7月19日

瀏覽量:700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