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定址與無類別定址


分級地址

作為 網際網路協議的一部分實施的第一個定址系統是分級定址。1981年,分級定址網路架構首次在網際網路上使用。隨著1993年 無類別域間路由 (CIDR) 的引入,分級定址系統被無類別定址方案取代。

  • IP 地址由 32 位組成,並分成四個由點分隔的部分:**部分 1、部分 2、部分 3 和部分 4**。

  • IP 地址由四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長 8 位(1 位元組)。

  • 此外,IP 地址的 4 個部分被分成兩部分:**網路 ID** 和**主機 ID**。

分級地址的型別

A 類、B 類、C 類、D 類和 E 類是五種型別的分級地址。在 IPv4 中,這種分類稱為分級定址或 IP 地址類別。

  • 前三個類別,A 類、B 類和 C 類,用於“公共定址”,其中通訊始終是源和目標之間的一對一通訊。這意味著當資料從源傳送時,它只會傳送到單個網路主機。

  • 保留的類別包括 D 類和 E 類,其中 D 類用於多播,E 類專門保留供將來使用。

  • 在 IPv4 中,網路 ID 是 A 類、B 類和 C 類地址的第一部分,而主機 ID 是其餘的第二部分。

  • 主機 ID 始終指示特定網路中的主機或節點的數量,而網路 ID 始終標識特定位置的網路。

  • 在 A 類、B 類和 C 類中,地址空間被分成一定數量的 IP 地址塊。它還指定了網路中的最大主機數。

分級定址中的網路和主機部分

IP 地址的第一個八位位元組或位元組是網路 ID(簡稱 Net-ID)的一部分,而接下來的三個八位位元組或三個位元組是 A 類中的主機 ID 的一部分。(簡稱 host-ID)。

  • 在 B 類中,網路 ID 佔用前兩個八位位元組或兩個位元組,而主機 ID 佔用其餘兩個八位位元組或兩個位元組。

  • 在 C 類中,前三個八位位元組或位元組專用於網路 ID,而最後一個八位位元組或位元組專用於主機 ID。

無類別定址

無類別域間路由 (CIDR) 是無類別定址的另一個名稱。此定址型別有助於更有效地分配 IP 地址。當用戶需要特定數量的 IP 地址時,此技術會根據指定條件分配 IP 地址塊。此塊稱為“CIDR 塊”,其中包含所需的 IP 地址數量。

分配塊時,無類別定址會考慮以下三個規則。

  • 規則 1 - CIDR 塊中的所有 IP 地址都必須是連續的。

  • 規則 2 - 塊大小必須是 2 的冪才能具有吸引力。此外,塊的大小等於塊中 IP 地址的數量。

  • 規則 3 - 塊的第一個 IP 地址必須能夠被塊大小整除。

例如,假設無類別地址為 192.168.1.35/27。

  • 網路部分的位數為 27,而主機部分的位數為 5。(32-27)

  • 地址的二進位制表示形式為:(00100011 . 11000000 . 10101000 . 00000001)。

  •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100000) 是第一個 IP 地址(為所有主機位分配 0),即 192.168.1.32

  •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111111) 是最後一個 IP 地址(為所有主機位分配 1),即 192.168.1.63

  • IP 地址範圍是 192.168.1.32 到 192.168.1.63。

分級定址和無類別定址的區別

  • 分級定址是一種分配 IP 地址的技術,它將 IP 地址劃分為五類。無類別定址是一種分配 IP 地址的技術,旨在取代分級定址,以減少 IP 地址的枯竭。

  • 分級定址和無類別定址的實用性是另一個區別。無類別定址比分級定址更實用和更有幫助。

  • 在分級定址中,網路 ID 和主機 ID 根據類別而變化。然而,在無類別定址中,網路 ID 和主機 ID 之間沒有區別。因此,可以做出分級定址和無類別定址之間的另一個區別。

結論

IP 定址有兩種形式:分級無類別。分級定址和無類別定址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無類別定址比分級定址提供了更有效的 IP 地址分配。簡而言之,無類別定址避免了分級定址可能導致的 IP 地址耗盡問題。

更新於: 2023年10月31日

46K+ 次檢視

啟動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