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次瀏覽
引言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一個社會中被認為是貴族家庭。這個階級是剎帝利,他們過著充滿物質享受和無盡奢華的生活。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是蘇博達納·塔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佛教背景 佛教起源於2500年前的印度次大陸。這是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宗教之一。這種宗教的教義是為了闡明佛陀的意義,它定義了… 閱讀更多
76 次瀏覽
引言 1793年引入了地主制度——對印度來說是重要的一年,因為公司與地主之間就土地收入達成了協議。地主制度首先在孟加拉、比哈爾和奧里薩邦建立,然後擴充套件到馬德拉斯和瓦拉納西。康沃利斯受到英國土地收入現行制度的啟發。它表明地主是主人,農民向他們繳納稅收。孟加拉的地主 孟加拉的地主被稱為土地持有者,這裡的詞根是波斯語。孟加拉被認為是… 閱讀更多
90 次瀏覽
引言 第三次帕尼帕特戰役阻止了馬拉地帝國的擴張數年,艾哈邁德·沙阿·杜蘭尼是幕後黑手。這場戰役發生在1761年1月14日,交戰雙方是阿富汗人和馬拉地人。艾哈邁德·沙阿·杜蘭尼於1747年在阿富汗建立了自己的帝國,同年征服了拉合爾。他讓自己的兒子泰穆爾沙成為拉合爾的總督,但不幸的是,馬拉地佩什瓦設法將他趕下臺以清理戰場。這激怒了杜蘭尼,他發動了對馬拉地人的進攻。… 閱讀更多
111 次瀏覽
引言 第三次英馬戰爭發生在1817年,持續到1819年。這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與馬拉地軍隊之間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爭也被稱為皮達裡戰爭,因為衝突發生在英國和皮達裡之間。儘管馬拉地人人數眾多,但英國人還是擊敗了他們,並在他們的戰績上添上了另一場勝利。英國人在1750年至1761年期間成功地確立了他們在印度的政治霸權。第三次卡納提克戰爭的結果確保了英國的勝利,並終結了法國… 閱讀更多
71 次瀏覽
引言 第三次卡納提克戰爭是英國和法國為爭奪印度的政治控制權而進行的。這兩個國家最初進入印度是為了貿易,但很快演變成一場關於政治霸權的戰爭。這些戰爭發生在18世紀卡納提克地區的沿海地區。卡納提克戰爭和第三次卡納提克戰爭 卡納提克戰爭是一系列軍事衝突,涉及許多統治者以及英國和法國。三次卡納提克戰爭發生在1746年至1763年之間。這些戰爭發生在法國… 閱讀更多
引言 第三次和第四次英邁索爾戰爭是印度半島地區發生的一些戰役。歐洲殖民統治者英國和邁索爾統治者之間爆發了四次戰爭。第三次戰爭始於蒂普蘇丹率領軍隊入侵特拉凡科爾,並得到法國軍團的一點支援。在第四次戰爭中,亞瑟·韋爾斯利上校接管了邁索爾的首都。英邁索爾戰爭的背景 圖片1:海德爾·阿里統治時期1780年 英邁索爾戰爭始於海德爾·阿里因… 閱讀更多
99 次瀏覽
引言 這些戰爭發生在18世紀,當時來自歐洲大陸的幾個競爭對手站在一起,在海德拉巴的尼扎姆和卡納提克的納瓦布之間發動戰爭。戰爭從1749年持續到1754年,佔領了卡納提克的沿海地區,在現代印度被稱為科羅曼德爾海岸。圖片1:卡納提克戰爭之間的南印度 第二次卡納提克戰爭:起因 第二次卡納提克戰爭是由於法國總督的無限野心而爆發的。杜普勒總督在贏得… 閱讀更多
69 次瀏覽
引言 第二次英錫克戰爭發生在1848年,持續到1849年。這場戰爭發生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和錫克王國之間。英國東印度公司佔領了旁遮普,將其作為西北邊境省。帕特里克·範斯·阿格紐和威廉·安德森中尉負責管理木爾坦市。事件發生後,錫克人的軍隊參與了未經授權的叛亂。達爾豪西勳爵是該國的總督,他同意了總司令休·戈夫爵士的意見。根據該協議,不會向公司的軍隊提供… 閱讀更多
108 次瀏覽
引言 印度的史前時代基於古代文物和古代物品,這些物品不太可能找到書面證據。人類的發展及其發現和發明見證了史前時期。印度的史前時代 印度的史前時代是指沒有發現文獻記載和發展軌跡的時期。史前是發明文字之前的時期。印度的史前時期從石器時代開始算起,到鐵器時代結束。這個時代的結束導致了印度河… 閱讀更多
81 次瀏覽
引言 雄志王朝主要是在接管摩揭陀地區後掌權的,摩揭陀地區是孔雀王朝遺留下來的。這發生在公元前185年,當時從恆河到訥爾默達、維迪沙和印度北部地區的以下領土被納入雄志帝國。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滅亡,此後外國勢力開始入侵西北部。帝國的強大據點,如卡林加,也宣佈獨立,隨著帝國的領導層消失,孔雀王朝也隨之覆滅。圖片1:雄志王朝地圖 關於雄志王朝 雄志王朝的出現…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