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次瀏覽
簡介 鎝是一種放射性元素,也具有多種放射性同位素,除了97Tc的完全電離狀態外,這些同位素都非常不穩定。這種物質是在實驗室中為各種工業應用而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這種物質主要從鉬礦石中獲得。它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的最輕元素。什麼是鎝?鎝是一種本質上具有放射性的化學物質。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43,用符號Tc表示。已知該元素的所有同位素都是放射性的,其中鎝-99是... 閱讀更多
33 次瀏覽
簡介 與地球相比,碲在整個宇宙中都非常重要且更普遍。如果在陽光直射下燃燒,材料會產生綠藍色的火焰。這種分子的外觀略具毒性,它是一種銀白色的準金屬。這種分子易碎,與硫和硒密切相關。這三種元素都被稱為硫族元素。什麼是碲?碲指的是一種重要的化學分子,其化學標識為Te,“原子序數”為... 閱讀更多
40 次瀏覽
鉭是由安德斯·G·埃克貝格(1802年)發現的,他在瑞典烏普薩拉的芬蘭鉭鐵礦和瑞典釔鉭礦中發現了這種金屬。後來英國化學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頓否認了他的發現。不僅如此,他還聲稱它是在1903年發現的另一種稱為鈮的物質;鉭是由另一位名叫維爾納·馮·博爾頓的化學家提純的。什麼是鉭?術語“鉭”來源於希臘神話人物坦塔羅斯,他是其中一個惡棍。1903年,維爾納·馮·博爾頓給它起了這個名字,因為它是... 閱讀更多
20 次瀏覽
簡介 鐽用化學符號Hs表示,原子序數為108。它具有很強的(極強的)放射性。其最(更)穩定的同位素的半衰期約為10(秒)。鐽是一種超重元素。這種元素可以在實驗室(實驗室)中產生,但只能透過重核與輕核的聚變過程以極少量產生。這種元素沒有自然來源。這種元素是位於第7週期第8族的d區元素。電子構型... 閱讀更多
簡介 元素是一種只包含一種原子型別的化學物質,它們具有特徵、物理和化學性質。元素也是人類透過從地球上提取和人工合成而發現的。鏑也是一種具有與其他元素類似特徵性質的元素。鏑於1886年由保羅-埃米爾·勒科克發現。鏑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語“dysprositos”,意思是稀有。在弗蘭克·斯佩丁於1950年發現離子交換色譜法後,獲得了純鏑。現在,這種稀土元素的提取是透過... 閱讀更多
簡介 𨭎是D區、第7週期、第5族元素。𨭎的電子構型為[Rn]5𝑓146𝑑3 7𝑠2,其每個電子層分別有2、8、18、32、32、11、2個電子。雖然其確切外觀尚不確定,但𨭎應該呈金屬灰色或銀白色。對該元素的瞭解很少,也沒有已知的應用。由於𨭎是人工合成的元素,因此在自然界中找不到。什麼是𨭎?𨭎是一種原子序數為105的化學元素,符號為Db。𨭎在室溫下為固體,被歸類為過渡... 閱讀更多
22 次瀏覽
簡介 “鍶”是一種化學元素,用“Sr”表示,其“原子序數為38”。“鹼土金屬”具有獨特的“銀白色-淡黃色”外觀。它的化學反應性非常強。它是天然的非放射性元素,在暴露於空氣中時會形成一層“深色的氧化物層”。在物理和化學上,這種元素與“鈣和鋇”非常相似。什麼是“鍶”?“鍶”主要以“非放射性元素”的形式天然存在於“岩石煤和石油”中。99%的“鍶”存在於人體骨骼中。它以四種穩定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於... 閱讀更多
44 次瀏覽
簡介 鑀-253的半衰期為20.5天,是在多個鈾原子捕獲大量中子並經歷一系列捕獲和衰變步驟後產生的。由於Es是人工合成的,因此它既不存在於自然界也不存在於地球表面。它是透過熱核爆炸或特定放射性元素的人工誘導自發嬗變以少量產生的。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環礁發生的熱核爆炸留下了包含鑀元素的碎片。鄰近環礁的放射性塵埃被運往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進行分析。斯坦利·湯普森、格雷戈裡·喬平、阿爾伯特·吉奧索... 閱讀更多
34 次瀏覽
簡介 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元素。門捷列夫預見了它,並將其命名為類鉑,後來改為110號元素。它於1994年在德國重離子研究所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由彼得·阿姆布魯斯特和戈特弗裡德·明岑貝格發現。其符號為Ds。鎳(Ni)同位素轟擊鉛(Pb)同位素,產生了(Ds):−269同位素的一個原子。透過使用相同的技術轟擊Ni離子,產生了9個Ds:−271原子。該元素以發現它的德國城市達姆施塔特命名。關於鐽的事實... 閱讀更多
23 次瀏覽
簡介 鈇於1996年由德國達姆施塔特重離子研究實驗室西格德·霍夫曼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鈇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12,符號為Cn。這是一種人造元素,具有極強的放射性。在元素週期表中,Cn屬於d區、第7週期以及第12族元素。在普通溫度和壓力下,它主要以氣體形式存在。其放射性元素的電子排布為Rn 5f14 6d10 7s2。上述元素的已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並且半衰期極短。...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