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
引言
1924年列寧去世後,並沒有接班計劃。因此,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展開了權力鬥爭。為了確保領導地位,斯大林利用其作為黨的總書記的職位,在黨內安插忠於自己的人擔任要職。
托洛茨基被驅逐出黨和蘇聯。多年後,他在墨西哥流亡期間被殺害,這可能是斯大林指使的。因此,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共產黨掌握了對一切的完全權力。
本教程將簡要介紹約瑟夫·斯大林掌權後發生的事情,他的統治方式,他實施的各項政策和變革,以及他在俄羅斯的統治是如何結束的。

斯大林的五年計劃
1928年10月掌權後,斯大林推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旨在將蘇聯轉變為主要的工業強國。其目標是集體化農業和發展重工業。這些五年計劃分四個階段執行,持續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其對人類生命的可怕影響。除了新興工業中可怕的工作條件(農民不知道如何操作機器)外,對農田的集體化也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隨之而來的饑荒和農民騷亂導致數百萬人喪生。
斯大林認為,為了使五年計劃取得成功,需要為工廠工人提供食物來源。因此,他將目標對準了富農(庫拉克)。他指責他們阻撓計劃的實施,並將他們處決或監禁,以便政府可以沒收他們的土地進行集體化。
富農強烈反對集體化,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勞動被剝削了。由於政府無力購買糧食,富農拒絕這樣做。為了防止士兵或秘密警察沒收他們的糧食或避免將其交給集體農莊,許多富農毀掉了他們的莊稼和牲畜。
此外,五年計劃加劇了俄羅斯人和非俄羅斯人之間的長期隔閡,因為許多飢餓造成的死亡發生在俄羅斯以外的地方。斯大林對非俄羅斯人缺乏同情,這激起了非俄羅斯人,特別是烏克蘭人對他的仇恨。
集體化——斯大林的農業政策

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集體化政策,他從1929年到1933年最積極地推行這項政策,旨在使國家的傳統農業現代化,並削弱富農的經濟地位。在集體化下,農民被迫加入大型集體農莊,放棄自己的農場。最終,這項政策與快速工業化蘇聯的努力同步進行。
一些蘇聯官員認為集體農莊是理想的,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然而,為了避免擾亂為工業增長提供資金所需的農業生產力,他們支援逐步過渡到集體農莊。其他人,特別是那些支援斯大林的人,則認為大型集體農莊能夠更熟練地操作重型裝置,並比眾多小型農莊生產更多的收成。這使得政府很容易強迫他們以折扣價向政府出售大部分農產品,從而籌集到重工業擴張所需的資金。
斯大林認真對待集體化,他對普通俄羅斯民眾的資訊是:“西方國家已經領先我們50年,如果我們10年內達不到他們的水平,他們可能會壓垮我們。”
斯大林的恐怖統治
斯大林於1929-1930年冬季開始大規模集體化。在他(斯大林)推動黨“消滅富農階級”後,中央委員會決定到1933年應將“絕大多數”農民家庭集體化。
所有反對集體化的農民都面臨嚴厲的懲罰,例如逮捕、沒收土地和驅逐到勞改營。到1930年3月,超過一半的農民被迫加入集體農莊(在蘇聯農業繁榮的西南部,比例更高)。
即使產量下降,政府仍然提取了大量所需的農產品,以籌集資金用於工業投資。這導致了1932-1933年嚴重的農村饑荒,導致數百萬農民死亡。儘管這些代價很高,但強制集體化成功地確立了蘇聯在農村地區的統治地位。
斯大林還摧毀了許多俄羅斯建築的優秀範例,並破壞了許多俄羅斯文化地標。他可以直接為俄羅斯一些最美麗的教堂的破壞負責。看起來他似乎試圖抹去和清除俄羅斯的過去,並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一個新的俄羅斯。
在斯大林的晚年,針對猶太人和非俄羅斯人的運動接連不斷。敢於聲稱俄羅斯歷史上藝術領袖向西方學習的作家和藝術家,因其說法而受到嘲諷。由於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興起,所有值得發明的都被歸功於俄羅斯人。
斯大林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經歷了艱難的開端後,斯大林成為二戰期間交戰國中安裝的獨裁者中最有效的一個。在首先試圖聯合西方國家組成反希特勒聯盟後,他於1939年8月與希特勒達成協議。
斯大林攻擊芬蘭,並要求領土讓步,同時還吞併了拉脫維亞東部、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和羅馬尼亞的部分地區。當他新的但名義上是德國的盟友仍在西方活動時,他渴望加強其西部邊境。他在1941年冬天一直留在被圍困的莫斯科,協助策劃大規模的反攻。
在斯大林傑出的領導下,蘇聯軍隊還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中取得了勝利,扭轉了入侵的局勢,最終在1945年5月迫使德國投降。斯大林作為蘇聯軍隊的首腦,對戰時經濟、軍事儲備和前線保持著嚴格的控制。
在重要的盟國峰會上,例如與丘吉爾和羅斯福在德黑蘭(1943年)、雅爾塔(1945年)和波茨坦(1945年)舉行的“三巨頭”峰會,斯大林憑藉其談判技巧,勝過這些外國政治家。

斯大林的晚年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斯大林特別將美國和英國視為死敵,他希望另起爐灶,而不是維持與這些國家的戰時聯盟。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蘇聯得到了強烈的重申。中央委員會書記、斯大林的頭號意識形態刺客安德烈·日丹諾夫對蘇聯科學和文化界發動了恐怖統治,嘲笑外國的成就,並聲稱俄羅斯人在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是真正的創造者和先驅。結果,蘇聯廣泛的家庭平靜的希望被殘酷地打破了。
斯大林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變得更加多疑和偏執,他於1953年1月下令逮捕一些克里姆林宮醫生,其中大多數是猶太人,懷疑他們使用醫療手段謀殺了不同的蘇聯官員,包括日丹諾夫。官方說法稱,獨裁者在3月5日意外去世,就在他顯然準備利用這個“醫生陰謀”作為掩蓋另一起威脅到他所有高階盟友的重大恐怖行為的藉口之際。
結論
儘管斯大林在位期間農民的飢餓和貧困狀況受到了很多指責,但關於他的許多真實事實也不能忽視。
正是由於斯大林,俄羅斯才能應對德國的入侵,並在二戰期間鞏固其世界領導者的地位。他與西方的談判能力對俄羅斯人民有利。斯大林既可以被人們銘記為統治者,也可以被銘記為共產主義暴君。
常見問題
問題1. 提到斯大林在俄羅斯統治的時間範圍。
答案:斯大林在俄羅斯的統治始於1922年,並以他在1953年去世而告終。
問題2. 斯大林的五年計劃是什麼?
答案:斯大林掌權後,計劃透過建立工業來迅速發展俄羅斯,為此,他制定了五年計劃,該計劃嚴格關注建立大型工業和發展更多農產品。
問題3. 集體化是什麼?
答案: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集體化政策旨在使該國的傳統農業現代化,並削弱富農的經濟地位。
問題4. 饑荒何時襲擊了俄羅斯的領土,有多少人受到影響?
答案: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的主要糧食生產地區,特別是烏克蘭,在1930年至1933年期間經歷了饑荒。
問題5. 富農是誰?為什麼斯大林不喜歡他們?
答案:在俄國和蘇聯歷史上,富農是指擁有大型農場的富裕或富有的農民。富農強烈反對集體化,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勞動被剝削了。由於政府無力購買糧食,富農拒絕這樣做。這是斯大林不喜歡富農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