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印度波克蘭核試驗中最有趣的故事是什麼?
1998年5月11日至13日,這些日期如今已用金色的文字銘刻在印度歷史上,因為印度在這三天成為了一個核國家。但這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容易。根據戈帕爾·T·考希克(當時印度陸軍的第58工兵團上校)的說法,
“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都不希望印度獲得這種力量,並且透過一顆非常尖銳敏捷的衛星——‘天空之眼’——多次破壞了我們的任務,這顆衛星耗資約10億美元。這顆衛星功能強大,可以捕捉到地球上發生的任何微小活動,比如一個人讀書以及他戴的是什麼品牌的腕錶。我們從1982年就開始嘗試,但直到1998年都失敗了。1995年,當時的總理納拉辛哈·拉奧先生和我們的團隊都準備開始測試,但我們被發現了,他立即接到了當時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的電話,後者施加了巨大壓力要求停止準備工作,我們不得不取消了。”

考希克先生進一步解釋說,
“然後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先生上臺;儘管只執政了13天,但他為行動亮起了綠燈,我們與當時的ISRO負責人A·P·J·阿卜杜勒·卡拉姆先生立即開始了準備工作。我們抵達波克蘭,並確定了需要為六次核試驗建造井的地方。但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如何欺騙四顆以上在波克蘭靶場盤旋的中央情報局衛星。但是如何做到呢?該團想出了一個主意,在零號地點展示很多活動,讓人看起來軍隊正在進行演習(軍事演習)。因此,打板球似乎是一個絕妙的考慮因素。
所以,士兵們建了一個球場、看臺、搭建了一個用於現場解說的舞臺以及貴賓席。還放置了彩色的旗幟。整個場地被打造成了一個‘體育場’的形狀。我們每個星期天都會在所有連隊之間組織25局對25局的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兩到四名士兵會前往現場,並在完成行動準備後返回。因此,衛星只能捕捉到板球比賽的景象。此外,我們還用偽裝(欺騙性外殼)覆蓋了行動地點,以防止任何東西被捕捉到。

與此同時,瓦傑帕伊政府在人民院失去了信任投票,僅以1票之差,行動被叫停,我們又回到了原點。但他再次組建了政府,行動得以恢復。下一個挑戰是將組裝好的核彈靠近井,為此,我們必須用土袋建造平臺。通常,這項活動需要6天時間,並且存在被發現的風險,因此我們僅用一個半小時就用鐵管完成了這項任務,然後我們開始測試炸彈。”

考希克上校自豪地回憶著勝利的時刻,
“我無法形容當我們成功完成整個行動並將國家變成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時的感受。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自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