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
引言
人類學家和民族誌學家著作中反思性的概念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並在80年代至90年代作為一種具有獨特特徵的民族誌寫作形式而發展壯大。在人類學研究和寫作的背景下,反思性是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它強調自我參照。人類學研究不可能僅僅是科學的,它也考慮了思維的反思或作為自身。所有研究人員的工作都依賴於他們仔細的筆記記錄,他們的成功取決於他們以打動和影響他人為目的的寫作方式。
什麼是反思性?
術語“反思性”源於拉丁語單詞“reflexus”,意思是“彎曲的”,而這個詞又來源於單詞“reflectere”,意思是“反射”。它與研究人員的自我意識有關,即他對自身與知識領域的關係的認識。它通常是對自己在研究過程中自身的感知、信念和實踐進行考察,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研究的。它不僅包括與提供研究所需資料或見解的線人進行關係考察,還包括考慮他自身的特徵,如種族、國籍、性別認同等,以及這些特徵如何塑造線人看待他的方式。
理解反思性
反思性概念有兩個不同的應用:研究人員對自身的認識,以及他正在研究的文化或社群對自身的認識。前一種應用基於他根據自身的感知對研究物件所做的解釋。例如,如果派送兩位民族誌學家去研究一種文化/社群,由於解釋的不同,他們的著作可能會有所不同。
研究人員的文化意識意味著他希望被正在研究的社群的人們如何看待。研究參與者可能由於對研究人員的看法而害怕提供資料。
偏差是研究中的一個問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文化/社群可能對他有偏見,而研究人員也可能由於個人背景而對正在研究的文化抱有一定的假設。兩者都會影響研究,並無意識地塑造所做的觀察型別。可以透過講述研究人員自身的背景和信念來克服這個問題。
圖1:描繪參與者選擇的影像
反思性的型別
反思性有三種類型
個人反思性——它指的是反思我們自身的信念、價值觀和生活經驗,以解釋其對研究的影響的過程。
功能反思性——它指的是考察作為研究人員的自身角色,因為它與進行研究的實踐和程式有關。
反思性主題分析——它是一種主題分析方法,因為它將研究人員的主觀知識視為確定資料知識的主要關鍵。
反思性在定性研究中的重要性
反思性在任何定性研究中都是必要的,因為它本質上是主觀的,並且主要依賴於研究參與者或線人提供的資訊。反思性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意識到研究人員的偏見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研究。
反思性透過以下方式使定性研究受益
責任性——透過在最終摘要中提供研究人員的反思性實踐,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並使其具有責任性。
可信度——當研究人員誠實而公開地講述自己的信念、個人背景和潛在偏見時,反思性賦予研究以有效性,從而改善人們的認知。
清晰度——反思性幫助研究人員以更清晰、更精確的方式呈現研究,從而更好地理解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個人成長——它不僅對研究和讀者有利,而且透過讓研究人員進行真正的自我分析,也有利於研究人員自身。
結論
反思性是指文化或研究人員自身的意識,這些意識會影響研究。反思性代表人類學寫作中的一個文學方面,它雕琢了民族誌文字。人類學家並非純粹的科學家,他們所有的寫作型別,如日記、詩歌、專著和民族誌小說,都構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學分支,這與遊記非常相似。它與文化和語言人類學的關係比與考古學和生物學型別的關係更為密切。反思性使研究具有有效性,並提供了對研究及其過程的更好理解。
常見問題
Q1. 什麼是選擇偏差?
A1. 選擇偏差是指研究人員在選擇研究領域、研究參與者、提問型別、選擇講述自身內容以及解釋資料時所產生的偏差。
Q2. 什麼是反思性轉向?
A2. 反思性轉向是指20世紀80年代影響社會科學,特別是人類學及其民族誌的重大視角轉變;結果,民族誌學家開始更具分析性和批判性地審視民族誌田野調查的產生和寫作方式。
Q3. 什麼是元文字化?
A3. 元文字化是一個透過批判性地內省一個主題並與其他文字進行比較的互文話語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