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自傷行為通常源於無力感和深深的情感痛苦,並非意圖自殺。非自殺性自傷行為(NSSI)可能產生嚴重的短期和長期後果,例如身體傷害導致的醫療併發症、對人際關係的不信任和迴避、迴避尋求幫助、出現其他精神健康問題,以及在某些情況下,自殺企圖或自殺完成的風險增加。

什麼是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NSSI) 指的是故意且反覆地對自己造成身體傷害,但無意圖死亡的行為。它通常被視為一種應對機制或一種應對強烈情緒或痛苦的方式。常見的 NSSI 方法包括割傷、燒傷、抓傷、毆打或咬傷自己等。NSSI 通常與潛在的情緒或心理問題有關,例如抑鬱症、焦慮症、邊緣性人格障礙或其他精神健康狀況。需要注意的是,NSSI 與自殺行為不同,因為從事自傷行為的個體並不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
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原因
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NSSI) 是一種複雜的行為,其背後有多種原因。雖然個體動機各不相同,但以下是人們參與 NSSI 的一些常見原因:
情緒調節 − NSSI 可用於調節或應對強烈情緒。自傷行為為某些人提供短暫的解脫,緩解情緒上的不適、焦慮或強烈感受。自我造成的身體不適感可能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作用,或帶來一種控制感。
自我懲罰或內疚 − 有些人可能會自殘來懲罰自己,或以緩解內疚或羞恥感。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應該承受痛苦,或用這種方式懲罰自己。
溝通和表達 − 某些人可能會用自傷行為來表達或傳達他們的情緒困擾,尤其是在語言無法表達時。他們可能難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或尋求幫助,因此他們訴諸自傷行為,作為其內心痛苦的可見表現。
應對機制 − NSSI 可能是一種適應不良的應對機制,用於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創傷或逆境。當其他應對機制無效或無法使用時,他們可能會使用這種方式來應對壓倒性事件或建立控制感。
自我安慰 − 有些人參與自傷行為是為了自我安慰或撫慰自己。自傷行為可能會導致內啡肽釋放,產生短暫的舒適感或平靜感。
必須強調的是,NSSI 並不是一種長期或健康的情緒問題應對策略。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正在進行自殘行為,務必向精神健康專家尋求專業幫助,他們可以提供適當的支援和干預措施。
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跡象
識別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NSSI) 的跡象可能很困難,因為人們有時會出於羞恥、內疚或害怕被評判而試圖掩蓋他們的行為。但是,有一些跡象表明某人正在進行 NSSI。重要的是要謹慎細緻地處理這個問題,如果您懷疑某人正在自殘,最好建議他們尋求專業幫助。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警告訊號:
不明原因或反覆出現的傷痕 − 可見且反覆出現的傷痕,例如割傷、燒傷、抓傷、瘀傷或疤痕,尤其是有規律的圖案或出現在身體的特定部位(例如,手腕、手臂、大腿)。他們可能會對傷痕給出含糊不清或相互矛盾的解釋。
鋒利物品或工具 − 發現鋒利的物品,例如剃刀、刀具、碎玻璃或其他可用於自傷的物品,藏匿在他們的私人物品中。
穿著遮掩性衣物 − 穿著遮掩性衣物包括即使在炎熱的天氣裡也穿著長袖或長褲,始終遮蓋身體的特定部位,並避免需要穿暴露衣物的場合(例如,游泳、體育課)。
行為或情緒的變化 − 顯著的行為改變,例如越來越孤立,從社交活動或人際關係中退縮,情緒波動、憤怒、抑鬱或焦慮。他們可能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表現出情緒困擾的跡象。
擁有傷口護理工具 − 對傷口護理材料(例如防腐劑、繃帶或敷料)有異常的興趣或擁有。
無法解釋的血跡 − 在衣服、毛巾或其他私人物品上發現無法解釋的血跡。
越來越保密或迴避談話 − 避免或迴避有關其健康狀況、情緒狀態或可能遭受的任何身體傷害的問題。
人際關係問題 − 人際關係緊張、發生衝突或面臨挑戰,這可能是自傷行為帶來的情緒影響的結果。
應對非自殺性自傷行為的技巧
最佳的自殘防護方式是預防,包括減少新的自殘事件的數量,以及預防那些至少自殘一次的人再次自殘。前者可以透過影響社會、經濟和生物因素的公共衛生措施來實現,例如減貧、減少暴力、降低離婚率和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
促進心理健康和生活技能的措施(例如,在學校)也是有效的預防方法。臨床醫生可以透過徹底評估精神疾病,瞭解可能導致自殘的臨床和社會情況,併為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啟動或促進獲得治療,從而降低患者/客戶的自殘風險。他們還可以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為社會心理問題提供便捷的支援,並仔細審查處方(藥物)。教育患者及其家人有關精神疾病(如有)以及適當的藥物和農藥儲存,也有助於預防自殘。
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正在與非自殺性自傷行為 (NSSI) 作鬥爭,重要的是要向精神健康提供者尋求專業幫助。他們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指導,並制定適合個人需求的應對策略。
尋求幫助 − 與值得信賴的朋友、家人或精神健康專業人士討論您的感受和經歷。敞開心扉談論您的困難可能會提供情感支援,並幫助減輕您可能承受的任何壓力。
發展健康的應對方法 − 尋找替代自傷行為的應對機制。深呼吸技巧、冥想、寫作、繪畫、聽音樂或進行體育鍛煉都是可能創造平靜感或轉移注意力的活動。
確定觸發因素並制定安全計劃 − 識別可能導致自殘的情況、感受或想法。制定一個安全計劃,其中包括處理這些觸發因素的具體策略,例如消除或避免可能用於自殘的物品、練習放鬆技巧或尋求他人的幫助。
建立支援網路 − 與那些面臨類似挑戰的人聯絡。線上論壇和支援小組可以提供理解、同情和共同經驗。請記住,除了這些聯絡之外,還要尋求專業建議。
自我同情 − 在恢復過程中善待自己。認識到自傷行為通常是更深層次痛苦或痛苦的症狀,並且治癒需要時間。當您努力掌握健康的應對技能時,要以善良、寬恕和耐心對待自己。

結論
非自殺性自傷行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應對它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助。發展健康的應對機制、瞭解觸發因素、制定安全計劃以及擁有強大的支援網路都是走向康復的重要步驟。透過理解和同情,可以管理並治癒這種艱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