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裝週
紐約時裝週(NYFW)是每年二月份和九月份舉行的半年一度的活動。它的創立是為了讓設計師能夠透過展示和走秀來向時尚編輯、記者、商店採購商、名人以及顧客預覽他們的系列作品。除了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包括模特、名人以及只想搶先一睹最新時尚潮流的普通民眾外,紐約時裝週還導致紐約市充斥著臨時商店、商店活動以及渴望捕捉城市著名街頭風格的攝影師。
在紐約時裝週上,買家、媒體和公眾都會看到全球時尚系列。它與米蘭時裝週、巴黎時裝週、倫敦時裝週一起,是全球四大時裝週之一。“紐約時裝週”這一概念由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 (CFDA) 於 1993 年提出。紐約時裝週由多家公司製作,包括 IMG、The Society Fashion Week、FTL Moda(與 Fashion Week Online 合作)、Style 360、Art Hearts Fashion、Style Fashion Week 和 ASC Fashion Week。據估計,紐約時裝週的經濟影響高達$8.87 億美元。一項研究表明,紐約時裝週每年為紐約市的經濟貢獻超過 9 億美元,吸引超過 23 萬名遊客,並在 7-9 天內舉辦超過 300 場秀。除了目前的 NYFW 外,男裝現在也有了自己的獨立時裝週,稱為紐約時裝週:男士時裝週。CFDA 也在推廣這項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活動。
歷史背景
美國時尚產業首家廣告代理機構——紐約服裝協會的新聞主管埃莉諾·蘭伯特於 1943 年創辦了首屆紐約時裝週。她出生於印第安納州,在印第安納波利斯和芝加哥學習雕塑,然後於 1925 年來到紐約市,在那裡對美國時尚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一位在公關領域從藝界起家的強勢人物,她協助於 1941 年創立了紐約服裝協會。隨後在 1943 年,她又創立了名為“新聞周”的活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巴黎一直是時尚的中心。為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轉移人們對法國時尚的注意力,當時時尚業內人士無法前往巴黎觀看法國時尚展示,因此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有組織的時裝週,稱為“新聞周”。此外,它還旨在向那些忽略了美國時尚突破的時尚記者們展示美國設計師。
在“新聞周”成功之後,美國時尚在《Vogue》和其他通常由法國設計師主導的時尚雜誌上得到了廣泛報道。到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這一活動被稱為“紐約新聞周”。第 16 屆紐約新聞周於 1951 年春季(1951 年 2 月)舉行。由於許多美國時尚品牌都模仿最初在大西洋彼岸出現的款式,法國首都基本上主導著潮流。然而,隨著戰爭的持續和德國對巴黎的持續佔領,美國人有機會建立自己作為設計師的名聲。
克萊爾·麥卡德爾、哈蒂·卡內基和諾曼·諾雷爾等美國設計師最終在《Vogue》和《Harper’s Bazaar》等出版物中得到認可,這突顯了本土時尚人才的重要性。兩年後,即 1945 年,露絲·芬利開始了組織後來被稱為時尚日曆的艱鉅過程,確保設計師的演出時間不衝突,併為觀眾提供方便的粉紅色頁面行程安排。她將擔任這一角色大約 70 年。
舉辦地點
每年有兩場紐約時裝週。一場在每年的九月舉行,展示春夏系列;另一場在二月份舉行,展示秋冬系列。紐約服裝協會的廣告總監埃莉諾·蘭伯特於 1943 年創辦了首屆紐約時裝週。男士紐約時裝週每年舉行兩次,一次在七月,一次在一月底或二月初。
在 2015 年秋季之前,紐約時裝週在林肯中心舉行,由梅賽德斯-賓士贊助。WME/IMG 接管後,Skylight Clarkson Square 和 Skylight Moynihan Station 成為了兩個新的主要場地,前者是紐約時裝週的主要場所。除了在曼哈頓下城、切爾西碼頭和公園大道軍械庫分散舉辦的一些其他活動外,這些場所也日益成為舉辦演出和活動的熱門場所。著名的場所包括現代藝術博物館,它舉辦了 Carolina Herrera 2018 春季秀;以及 Hammerstein Ballroom,它舉辦了 Marc Jacobs 2017 春季秀。
結論
隨著時尚月即將再次啟動,紐約正準備接過指揮棒。自從 1998 年遷往紐約的 Helmut Lang 選擇在九月而不是通常的十一月展示,從而徹底重新定義了時尚年曆以來,它一直是“四大”時尚之都中的第一位。然後,大蘋果為即將到來的季節定下了基調,其他設計師紛紛效仿。然而,紐約時裝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它經歷了天花板破舊、充滿奇觀的夜總會。
根據以往的趨勢,預計許多品牌和時裝設計師,如邁克爾·科爾斯、托里·伯奇、普羅恩薩·施羅勒、克里斯蒂安·西里亞諾、布蘭登·麥克斯韋爾等許多人將重返 NYFW,而其他一些人,如湯姆·福特、湯姆·布朗、馬克·雅可布和羅達特則可能選擇不參加。除了從根本上改變時裝週的性質外,街頭風格和部落格的全球爆炸式增長也擴充套件了時尚的傳播和分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