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漁業政策
在印度,漁業政策主要由漁業、畜牧業和乳製品部管理。這些政策的主要目標包括魚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管理、水產養殖的推廣、漁業基礎設施和設施的發展以及漁民的福利。政府還實施了“總理漁業財富計劃”(PMMSY)等計劃,以促進可持續捕撈實踐並提高該國的魚類產量。此外,政府還向漁民提供購買船隻和漁具以及建設魚類登陸中心和製冰廠的財政援助。
印度主要的漁業政策
以下是與印度漁業相關的政策或委員會:
1991年深海捕撈新政策
深海捕撈新政策 (NDSP) 是經濟改革議程的一部分,由印度政府公佈。該政策包括三個計劃:
在深海捕撈、加工和銷售方面,建立外國和印度企業之間的合資企業,股權比例為 49:51。
租賃外國漁船在印度專屬經濟區 (EEZ) 運營。
聘用外國漁船進行試捕。
印度政府開始向合資企業、租賃企業和試捕漁船發放許可證。這項政策不受手工漁民的歡迎。
1995年穆拉里委員會
穆拉里委員會成立,由 41 名成員組成,其中包括來自漁業社群的代表、專家和官僚。為了獲得漁業各個部門的反饋,該委員會分成五個小組,走訪了所有沿海邦。所有五個小組都同意應該審查深海捕撈政策,並且應該撤銷所有外國船隻的許可證。該小組提出了 21 項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
未來將不會更新、延長或發放新的合資企業、租賃、租賃或試捕漁船許可證。
根據適用的法律程式,將撤銷目前的許可證。
提高漁業社群的專業知識,以開發深海資源和防止汙染
以降低的成本供應燃料
限制在整個專屬經濟區捕魚
設立一個獨立的部委來監督漁業的各個方面。
除目前運營的印度船隻外,任何長度超過 20 米的船隻都不允許開發傳統漁船或機械化漁船已經使用或近期可能使用的區域,而目前運營的印度船隻只能在現有區域運營三年。
1997年9月,中央政府批准了每一個請求。穆拉里委員會的建議將在食品加工工業部提出的反對外國漁船的國家漁業行動委員會的一個小型委員會的監督下執行。
2004年海洋捕撈政策
在過去的 10 年中,農業部對發展國家深海漁業給予了適當的關注。大部分深海資源位於當地漁船和傳統捕撈範圍之外。只有引進適當規模和能力的現代化和先進漁船才能有利可圖地利用這些資源。政府在 1981 年的憲章政策中解決了這個問題。印度深海捕撈業是基於 1991 年的政策建立的。該指南還禁止捕撈幼魚和非目標物種。透過將觀察員安排在印度專屬經濟區的商業漁船上,將實施監測、控制和監視 (MCS)。2004 年的海洋捕撈政策還涵蓋了拉克沙群島和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聯邦屬地的漁業發展。
2009年海洋漁業(規章和管理)法案
2009 年海洋漁業(規章和管理)法案建立了一個共同的法律框架,用於規範漁業以及在所有海洋區域(包括領海)中漁業資源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並且聯邦政府提議將印度漁船納入印度專屬經濟區 (EEZ) 中的其他類別。擬議中的 2009 年法案的範圍包括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領海可以從基線延伸至 12 海里,毗連區可以從基線延伸至 24 海里,專屬經濟區可以從基線延伸至 200 海里(可以從基線延伸至 350 海里)。它旨在包括在印度建造的印度漁船、此類船隻的所有者、在漁業工作並在這些船隻上捕魚的船員以及他們的運營,尤其是在專屬經濟區。
國際協定
在這種情況下,以下是由於該法典的支援而產生的四個國際協定,它們與正在考慮的有關法律或法規相關。
關於適用 1982 年 12 月 10 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關於保護和管理跨界魚類種群和高度洄游魚類種群的規定的共識。
同意鼓勵在公海作業的漁船遵守國際管理和養護標準。
打擊非法、未報告和不受管制的捕撈的國際行動計劃。
控制捕撈能力、養護和管理鯊魚以及減少延繩釣中意外捕獲海鳥的國際行動計劃。
結論
印度的漁業政策旨在促進可持續捕撈實踐,並支援漁民和養魚戶的生計。印度政府已實施各種政策和計劃,以改善漁業資源的管理,包括專注於使漁業現代化和擴張的國家漁業發展委員會,以及概述政府對該部門目標和戰略的國家漁業政策。此外,政府還建立了海洋保護區,並實施了規章,以保護魚類種群並減少過度捕撈。
常見問題
Q1。漁業的目的是什麼?
答:漁業和水產養殖的主要目的是為全球數十億人提供食物。此外,它還在許多國家的沿海社群的地方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Q2。共同漁業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印度共同漁業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可持續捕撈實踐,並支援漁民和養魚戶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