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的眼動控制
眼睛連線大腦的高階處理(語言)和身體的感知運動系統,視覺-眼動系統。平均每人每天眨眼約25萬次。我們應該尋找什麼目的?這似乎很少涉及任何深思熟慮?眼動追蹤裝置監測人在閱讀時的眼動,這些測量資料通常被用來推斷大腦的語言處理過程。這種閱讀方法基於語言處理與調節眼動直接相關的假設。
解釋閱讀時的眼動控制
研究人員在讀者閱讀一段文字(通常是一句話)時監測他們的眼動。這比其他心理語言學活動更容易,因為它類似於我們每天所做的閱讀。在閱讀研究中採用最頻繁的閱讀任務是自然閱讀。為了構建眼動語料庫,研究人員觀察幾個人閱讀一本長書,並記錄他們在閱讀時的眼動。眼動追蹤也被用來探索如何識別單個單詞。在這個練習中,參與者被要求在他們的視野範圍內隨意地看,同時一個單詞在任何地方出現。這個練習使研究人員能夠引導參與者的第一次注視,這與正常的閱讀不同,在正常的閱讀中環境可能會產生影響。
基於邏輯的閱讀模型
在理性模型中,閱讀行為被概念化為一個過程,使用者在這個過程中轉移他們的注視點以尋找資訊,從而提高他們快速準確地識別單詞的能力。特別是,讀者使用視覺和語言線索來對文字的身份做出有根據的假設。眼睛會移動到預測單詞熵最低的位置。關於閱讀過程中眼動調節主要有兩種觀點。
全域性速度
在閱讀時,我們的眼睛以一種全域性“速度”移動,這種速度適應文字的複雜性,而不是反映我們認知系統的即時需求。
動態控制
一個人眼睛的自主移動反映了閱讀時任何給定時刻大腦所面臨的動態需求。
直接假設
根據直接假設,一個人的注視點將保持在一個給定的單詞上,直到所有必要的處理完成。
眼-腦假設
根據“眼-腦”假設,只有當前正在檢視的單詞才會被大腦解釋。這兩個“群體”代表了一個假設梯度的兩極。有證據支援一種折中理論,即眼動的時機主要由語言處理決定,而位置則由視覺處理和眼動系統特徵決定。
測量和方法學基礎
眼動追蹤系統以毫秒級的精度捕捉使用者眼睛注視的位置和時間,然後將這些資訊傳送到計算機和陰極射線管螢幕上。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閱讀是一個流暢的過程,眼睛和思想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移動,不會停頓,除非讀者在出聲思考或難以理解文字。
大多數人在閱讀單詞時,注視點主要集中在單詞的開頭和中心。眼動誤差導致注視點的正態分佈。
掃視持續時間(以字元為單位)與文字和讀者之間的距離以及字型大小無關。因此,字元間隙是正確的度量標準,而不是視角。這是視網膜中央窩和周邊視覺之間自然權衡的結果。在進一步閱讀時,視野內處理更多的光學資訊,但隨著視網膜影像變小,這種資訊的質量會下降。倒退或跳躍返回到之前閱讀的材料,並佔所有掃視的10-15%。
倒退表明更高階的語言處理挑戰。
在注視期間從視網膜獲取的資料會“掩蓋”掃視期間視網膜上的資料(模糊)。
根據“幻燈片放映”閱讀隱喻,每張“幻燈片”大約會被觀看四分之一秒,然後眼睛才會移動到下一張幻燈片。
閱讀時注視時間
注視持續時間是在第一次閱讀階段盯著單個單詞的總時間。在第一次通讀中只注視一次的單詞,其第一次注視持續時間較短。
眨眼間隔
跳過單詞的機率以百分比表示。隨著文字難度的增加,平均注視時間、平均掃視時間和倒退次數普遍呈增加趨勢。通常情況下,學生每分鐘可以閱讀300個單詞。由於上下文原因,具有高度可預測性的單詞。需要更多關注功能詞,並且跳過功能詞的頻率要高於內容詞。
閱讀假設
由於“總結”,閱讀速度在句子和分句結尾處下降。略讀(一種快速閱讀)是無效的,因為它會使讀者錯過重要的細節。由於眼睛注視次數減少,“閱讀”速度加快,但所獲取資訊的質量顯著下降。
掃描者具有高視覺密度
研究發現,快速閱讀者和“掃描者”的眼睛視覺上是可比的,並且與普通讀者相比,“密度”較低。當被問及需要深入理解文字的理解問題時,快速閱讀者和“略讀者”的表現非常糟糕。
結論
幾種與閱讀相關的眼動現象具有自然的解釋。它們可以透過使用單詞識別的典型解釋的眼動模型來描述,儘管透過更復雜的方式。這很有幫助,因為它降低了探索不同的視覺和語言知識表示以及不同的眼動策略的計算成本,使理性模型能夠更清晰地從主要的眼動模型中脫穎而出,這些模型涉及單詞識別的以下資訊。我們可以從後驗分佈中提取度量,或者定量評估理性模型預測眼動現象的能力,並確定其預測是否比主要模型的預測準確得多,或者我們可以直接獲得理性模型的眼動策略,並將其行為與人類的行為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