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與搶奪的區別


無論出於無意還是有意,偷竊、挪用或勒索他人財物在世界各地一直都是違法行為。在當今時代,由於使用武力侵犯財產的犯罪方式和手段多樣化,立法機關對同一罪行的類別進行了細分。

搶劫和搶奪罪雖然都與非法佔有財物有關,但由於所使用武力程度、傷害的嚴重性、被告人數和對無辜人員的傷害等因素的不同,導致對它們的量刑也存在差異。

搶劫的含義是什麼?

1860 年《印度刑法典》第 390 條將搶劫罪定義為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使用武力奪取他人財產的行為。該條規定,搶劫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實施:第一種是盜竊構成搶劫,這意味著如果犯罪者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奪取財產,並使用武力造成傷害以奪取財產。

第二種是勒索構成搶劫,這意味著犯罪者恐嚇他人造成傷害,迫使其交出財物。此外,當盜竊構成搶劫時,只能偷竊不動產,而當勒索構成搶劫時,則可以奪取或勒索動產和不動產。因此,搶劫罪中必然存在盜竊或勒索。

搶奪的含義是什麼?

1860 年《印度刑法典》第 391 條對搶奪罪進行了定義,規定搶奪是搶劫罪的加重形式,因為當五人或五人以上共同犯下或企圖犯下搶劫罪時,即構成搶奪罪。因此,搶奪是此類犯罪中最嚴重的罪行,因為它本身就包含盜竊、勒索和搶劫,因此,除非五人犯下搶劫罪,否則不會構成搶奪罪,除非在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實施了盜竊或勒索,否則不會構成搶劫罪。此外,這是一項非常嚴重的罪行,因為它包括使用武器造成傷害,並且需要五人參與才能實施。

搶劫與搶奪的區別

下表說明了搶劫和搶奪之間的顯著區別:

依據

搶劫

搶奪

定義

搶劫包括盜竊和勒索。但是,它可以是盜竊搶劫或勒索搶劫。

搶奪涉及搶劫,因此也相應地涉及盜竊和勒索。

被告人數

至少需要一人才能實施搶劫。

至少需要五人才能實施搶奪。

佔有

當搶劫包括盜竊時,財產由犯罪者本人獲得,但是,當搶劫包括勒索時,財產被交付給犯罪者。

財產可以由犯罪者獲得,也可以被交付給犯罪者。

財產

當搶劫包括盜竊時,它只能是動產,但是,當搶劫包括勒索時,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被交付。

搶奪包括犯罪者獲得動產和不動產。

處罰

第 392 條 - 10 年至 14 年有期徒刑和罰款。

第 395 條 - 10 年至無期徒刑和罰款。

法院

一類治安法官。

審判法院。

責任

搶劫的企圖和實施根據刑法典應受處罰。

搶奪的意圖、準備、企圖和實施根據刑法典應受處罰。

結論

搶劫和搶奪罪在本質上是相似的,儘管在參與人員數量和處罰方面存在重大差異,但搶奪是搶劫的加重形式,因為除非以盜竊或勒索的形式實施搶劫,否則不會構成搶奪罪。此外,這兩種罪行都屬於嚴重性質,因為它們都涉及使用武力和恐嚇來實施犯罪,因此對社會構成了雙重危險,因為對個人和財產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為了防止此類嚴重犯罪的發生,立法機關甚至將它們的企圖和準備行為也列為犯罪。此外,僅僅成為搶劫團伙或搶奪團伙的成員本身就構成犯罪。

常見問題

搶劫是如何變成搶奪的?

搶劫可以由一人或多人實施。但是,當五人或五人以上實施搶劫時,則被視為搶奪。

印度盜竊和搶劫有什麼區別?

換句話說,盜竊的定義是在未經他人同意的情況下,以佔有為目的,竊取他人財產的行為。相反,《印度刑法典》第 390 條將搶劫定義為為了實施盜竊而使用非法武力的行為。

更新於:2023 年 10 月 10 日

7K+ 閱讀量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