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和病毒的區別


寄生蟲和病毒是兩種能夠導致人類和其他生物體患病的生物體。雖然兩者都可能導致健康問題,但寄生蟲和病毒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本文將探討寄生蟲和病毒之間的區別。

什麼是寄生蟲?

寄生蟲是指任何生物體,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生物,它們生活在宿主體內或體表,並在一定程度上對宿主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它們以宿主組織為食。它們可以生活在一個宿主身上,或者擁有複雜的生命週期,涉及不同的宿主。

有三種寄生蟲可以生活在人體內並導致疾病:原生動物、蠕蟲和外寄生蟲。原生動物是單細胞的、微觀的生物體,能夠在其宿主體內繁殖。在某些情況下,具有多個生命階段的寄生蟲也具有原生動物的生命階段。蠕蟲體型較大,通常肉眼可見,呈蠕蟲狀,包括扁形蟲、棘頭蟲和線蟲。外寄生蟲包括任何生活或在體表覓食的寄生蟲,包括蚊子、蜱蟲、蝨子等等。這些外寄生蟲也可能作為原生動物寄生蟲的媒介。

寄生蟲從一個宿主傳播到另一個宿主可以透過糞口途徑或媒介傳播(寄生蟲可以在其中存活並感染另一個宿主的生物體,例如節肢動物)。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微觀的病原體(15至350奈米),它感染活生物體內的細胞。病毒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它們可以感染動物、植物和細菌。

病毒主要有兩種形式

  • 細胞外(病毒顆粒) - 不活躍形式,適應於將核酸從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它只有在進入活細胞後才會被啟用;

  • 細胞內 – 活躍形式。

病毒攜帶少量核酸 - DNA 或 RNA。核酸可以是單鏈或雙鏈的,受到包含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或其組合的殼體的保護。

從結構上講,病毒分為兩種型別

  • 簡單病毒 - 由核酸(核苷酸)和蛋白質外殼(衣殼)組成。

  • 複雜病毒 - 除了核酸和蛋白質外殼外,它們還具有脂蛋白或磷脂蛋白外殼,稱為肽膜。

根據核酸的型別,病毒通常分為 RNA 病毒和 DNA 病毒。RNA 和 DNA 病毒的例子是

  • DNA - 腺病毒、細小病毒、皰疹病毒等;

  • RNA - 呼腸孤病毒、彈狀病毒、逆轉錄病毒等。

病毒無法獨立繁殖,因為它們沒有自己的自我複製機制。它們只能透過控制和支配活細胞來繁殖。病毒附著在活細胞上並將自身的核酸注入其中。病毒基因組的複製透過複製發生,導致大量新的病毒 RNA 或 DNA 複製產生。核酸與細胞的核糖體結合並刺激它們產生病毒蛋白。產生的分子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病毒。

這些過程會損害宿主細胞,並且對病毒不再有益。這就是為什麼新合成的病毒會離開它並靶向新的細胞。病毒離開宿主細胞可能是快速的,伴隨著完全破壞,或者緩慢的,通過出芽。

差異:寄生蟲和病毒

下表重點介紹了寄生蟲和病毒的主要區別

特徵

寄生蟲

病毒

定義

寄生蟲是一種生物體,它生活在另一種生物體(宿主)體內或體表,並以宿主的營養物質為食。

寄生蟲會導致宿主患上各種疾病,包括瘧疾、絛蟲病和賈第鞭毛蟲病等。

寄生蟲分為三類:原生動物蠕蟲外寄生蟲

另一方面,病毒是一種微觀的傳染性因子,只能在宿主生物體的細胞內複製。

與寄生蟲不同,病毒不是活的生物體,因為它們無法在宿主細胞外進行代謝過程。相反,它們依賴宿主的細胞機制來複制併產生新的病毒。

組織

寄生蟲是真核生物。

病毒是非細胞結構。

大小

從幾微米(單細胞寄生蟲)到幾米(絛蟲)。

15至350奈米。

繁殖

寄生蟲能夠透過有性或無性繁殖進行繁殖。

病毒無法獨立繁殖,它們只能透過控制和支配活細胞來繁殖。

定位

寄生蟲可以寄生在宿主體表或棲息於不同的器官和組織。它們可以與宿主接觸以獲取食物或將其用作永久棲息地。

病毒僅在活細胞中活躍。

結構

寄生蟲具有複雜的結構,包含多個細胞、組織和器官。寄生蟲的結構因其型別而異,它們可以從小到微觀的原生動物到大到可長到幾米長的絛蟲。

相反,病毒具有簡單的結構,由包裹在稱為衣殼的蛋白質外殼中的遺傳物質(DNA 或 RNA)組成。

一些病毒還具有圍繞衣殼的脂質包膜,並且該包膜來源於宿主的細胞膜。

傳播方式

寄生蟲可以透過多種途徑傳播,包括攝入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接觸受感染的動物糞便或透過受感染的昆蟲叮咬。

一些寄生蟲,如鉤蟲和血吸蟲,還可以穿透宿主的皮膚。

另一方面,病毒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傳播,包括與感染者直接接觸、攝入受汙染的食物或水、吸入感染者撥出的飛沫或透過受感染的昆蟲叮咬。

一些病毒,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還可以透過輸血、共用受汙染的針頭或在懷孕期間、分娩時或母乳餵養期間從母體傳播給兒童。

症狀

寄生蟲會導致各種症狀,包括髮燒、腹瀉、腹痛、噁心、嘔吐和體重減輕等。

寄生蟲感染的症狀會因寄生蟲的型別和感染在宿主體內的位置而異。

病毒會導致各種症狀,包括髮燒、咳嗽、喉嚨痛、身體疼痛、疲勞和頭痛等。

病毒感染的症狀也會因病毒的型別和感染在宿主體內的位置而異。

治療

寄生蟲感染的治療涉及使用抗寄生蟲藥物,如阿苯達唑、甲苯達唑和吡喹酮等。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將寄生蟲從宿主體內取出。

病毒感染的治療通常是對症治療,大多數病毒感染沒有特異性抗病毒藥物可用。

但是,一些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可用於治療某些病毒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HSV)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

預防

寄生蟲感染的預防涉及多種措施,包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受汙染的水或土壤以及使用驅蟲劑預防昆蟲叮咬。

還有一些寄生蟲感染的疫苗可用,如瘧疾和血吸蟲病。

病毒感染的預防涉及多種措施,包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感染者或受汙染的表面以及接種疫苗。

結論

總之,寄生蟲是一種以宿主(另一種生物體)的部分或重要產物為食的生物體,而病毒是一種微觀的病原體(15至350奈米),它感染活生物體內的細胞。

更新於: 2023年6月30日

399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