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與宿主的區別


寄生是一種獲得性的、次要的敵對共生型別,其特徵是宿主和寄生蟲之間存在相互的代謝依賴關係。寄生蟲長期依賴於不同物種的成員(稱為宿主)生存和獲取營養。寄生對寄生蟲有利,但對宿主有害。

什麼是寄生蟲?

“寄生蟲”一詞來自希臘語 para,意思是“旁邊”,和 sitos,意思是“食物”;“parasitos”的意思是“在別人的餐桌上吃飯”。寄生蟲是另一種生物體,從另一種生物體(稱為宿主)那裡獲取營養。寄生蟲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對宿主造成傷害,但它們從寄生關係中永遠不會獲得任何好處。

在70%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寄生蟲中,有一些是寄生在宿主體內的內寄生蟲。內寄生蟲需要第三種生物體,稱為媒介或攜帶者,才能傳播到宿主。另一方面,那些生活在體外的被稱為外寄生蟲。

原生動物、蠕蟲和外寄生蟲是三種主要的寄生蟲類別,它們可能感染人類並導致疾病(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6 年)。

  • 原生動物 - 是微小且單細胞的生物體,可以在人體內繁殖;那些存在於腸道中的通常存在於受汙染的食物或水中。例如,寄生蟲 Entamoeba histolytica 會導致阿米巴病的症狀,包括腹瀉和胃部不適。媒介傳播可以在人體細胞中複製或在血液中迴圈的原生動物。錐蟲屬的原生動物寄生蟲就是一個例子,它們透過采采蠅的叮咬傳播給人,是導致昏睡病的原因之一。

  • 蠕蟲 - 是大型的多細胞生物體,在其成年期不能在人體內繁殖。這些包括扁蟲(例如吸蟲和絛蟲)、棘頭蟲或棘頭蟲(被認為很少感染人類)和線蟲(例如蛔蟲,會導致蛔蟲病,一種小腸感染)(例如蛔蟲,會導致蛔蟲病,一種小腸感染)。

  • 外寄生蟲 - 是鑽入皮膚的生物;例如,蜱蟲、蝨子和跳蚤會侵染皮膚及其附屬物。它們傳播病原體。

什麼是宿主?

宿主是一種生物體,為寄生蟲提供食物來源和棲息地。根據它們在寄生蟲發育和生存中的作用,宿主可以分為專性宿主、副宿主和潛在宿主。

專性宿主是寄生蟲無法完成其發育週期並確保其作為物種存在的宿主。根據寄生蟲的發育階段,專性宿主分為:

  • 終宿主 - 寄生蟲在此達到性成熟並進行有性繁殖。對於單宿主寄生蟲,這是唯一的宿主;

  • 中間宿主 - 寄生蟲在此發育兩宿主和三宿主寄生蟲的某些幼蟲階段。在一些寄生蟲中,觀察到幼蟲階段在中間宿主中進行無性繁殖;

  • 附加宿主 - 三宿主寄生蟲的幼蟲發育的第二個階段發生在此。

根據專性宿主提供的生存條件,它們分為:

  • 特定(典型)宿主 - 寄生蟲在此找到最有利的生存條件;

  • 非特定(非典型)宿主 - 條件不是最佳的,存活率低。

副宿主可以寄宿寄生蟲發育的某個階段,但不能為其整個發育提供所有必要的條件。寄生蟲可以在沒有這個宿主的情況下存在。根據寄生蟲在副宿主中的發育情況,它們分為:

  • 真副宿主 - 寄生蟲不會在這個宿主中發育;

  • 副副宿主 - 部分發育開始;

  • 後副宿主 - 部分發育結束。

根據寄生蟲的進一步發育,副宿主為:

  • 貯存宿主 - 可以將寄生蟲傳播到專性宿主的副宿主。

  • 流產宿主 - 釋放寄生蟲進入其進入階段並不能將入侵傳播到專性宿主的副宿主;

  • 俘獲宿主 - 寄生蟲的幼蟲形式進入但無法傳播到專性宿主的副宿主。

潛在宿主可以為寄生蟲的發育提供有利的環境,但由於缺乏生態聯絡,自然無法被感染。

寄生蟲對宿主的生存和身體狀況有負面影響。它們是影響宿主種群動態及其進化的重要因素。寄生蟲可以透過利用宿主作為營養來源或排洩的代謝產物來傷害宿主。間接影響包括對某些繁殖引數的不利影響,各種疾病的傳播等。在某些情況下,寄生蟲會導致宿主的死亡。

決定寄生蟲病程序的因素有免疫系統狀況、保護性反射、免疫病理反應、宿主營養、併發疾病等。如果宿主是人類,重要的因素是生活方式、文化、醫療保健水平等。

差異:寄生蟲與宿主

下表重點介紹了寄生蟲和宿主之間的主要區別:

特徵

寄生蟲

宿主

定義

寄生蟲是一種生活在另一種生物體表面或內部並以其為食的生物體。

宿主是一種生物體,為寄生蟲提供食物來源和棲息地。

型別

根據其定位,寄生蟲可以是內寄生蟲或外寄生蟲。

根據其個體發育和生活方式,寄生蟲可以是專性寄生蟲、兼性寄生蟲或假寄生蟲。

根據寄生持續時間,寄生蟲可以是暫時的、永久的或過境的。

根據它們在寄生蟲發育和生存中的作用,宿主可以分為專性宿主、副宿主和潛在宿主。

根據寄生蟲的發育階段,專性宿主可分為終宿主、中間宿主和附加宿主。

根據寄生蟲在副宿主中的發育情況,它們可分為真副宿主、副副宿主和後副宿主。

影響

寄生蟲從宿主中獲益,利用它作為食物來源和棲息地。

寄生蟲對宿主的生存和身體狀況有負面影響。在某些情況下,寄生蟲會導致宿主的死亡。

影響因素

決定寄生蟲病程序的因素有致病性、物種特徵、適應性、數量、繁殖潛力、寄生蟲的定位等。

決定寄生蟲病程序的因素有免疫系統狀況、保護性反射、免疫病理反應、宿主營養、併發疾病等。

如果宿主是人類,重要的因素是生活方式、文化、醫療保健水平等。

結論

寄生蟲和宿主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可以從互利共生到寄生。寄生蟲和宿主之間的關鍵區別包括它們的物理和行為特徵、它們對彼此的影響以及它們獨立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瞭解寄生蟲和宿主之間的差異對於理解這種獨特關係的動態以及制定控制或減輕寄生蟲對宿主負面影響的策略至關重要。

更新於:2023 年 4 月 19 日

2K+ 閱讀量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