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定義語言 (DDL)
資料定義語言 (DDL) 用於描述資料庫中的資料及其關係。它也用於定義資料庫模式。這些命令隻影響資料庫結構,而不影響資料。
主要的 DDL 命令包括 create、alter、drop 和 truncate。
Create 語句
用於建立資料庫或表。建立表時,我們指定表名、列名,後跟資料型別 (int、float、varchar 等) 和約束 (主鍵、非空等)。
語法
CREATE TABLE table_name ( column1 datatype, column2 datatype, ..... )
示例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將建立一個表,幷包含列名和資料型別。
演算法
步驟 1 − 使用 CREATE 建立表
步驟 2 − 提供表名
步驟 3 − 提供列名及其資料型別
步驟 4 − 提供任何約束
程式碼
CREATE TABLE students (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Age INT, dob DATE );
ID |
姓名 |
年齡 |
出生日期 |
---|
Alter 命令
用於更改資料庫的結構。可以執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新增新列、刪除列、更改資料型別或新增/刪除約束。
語法
ALTER TABLE table_name ADD column_name datatype;
這裡,我們可以使用 remove 或 modify 代替 ADD。
示例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將使用 ALTER 在表中新增一列。
演算法
步驟 1 − 使用 ALTER TABLE
步驟 2 − 提供表名
步驟 3 − 提供要執行的操作
輸入
學生
ID |
姓名 |
年齡 |
出生日期 |
---|
程式碼
ALTER TABLE students#table on which operation is done ADD roll_no int;#adding column(roll_no) to table
輸出
學生們
ID |
姓名 |
年齡 |
出生日期 |
---|
Truncate 命令
用於刪除表中的實體,同時保留表的結構。它釋放表中的空間,而列名保留下來,以便在表中儲存新資料。
語法
TRUNCATE TABLE table_name;
示例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將使用 truncate 刪除表中的資料。
演算法
步驟 1 − 使用 truncate table
步驟 2 − 提供表名
輸入
學生們
ID |
姓名 |
年齡 |
出生日期 |
---|---|---|---|
1 |
Monu |
21 |
5-12-2000 |
2 |
Sonu |
22 |
5-12-1999 |
3 |
Aman |
23 |
5-12-1998 |
程式碼
TRUNCATE TABLE students;#students table is truncated
輸出
學生們
ID |
姓名 |
年齡 |
出生日期 |
---|
Drop 命令
用於從資料庫中完全刪除表。表及其結構將被刪除,並且無法再次在資料庫中找到。
語法
DROP TABLE table_name;
示例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將從資料庫中完全刪除一個表。
演算法
步驟 1 − 使用 drop table
步驟 2 − 提供要刪除的表名
步驟 3 − 選擇表進行交叉檢查
輸入
學生們
ID |
姓名 |
年齡 |
出生日期 |
---|---|---|---|
1 |
Monu |
21 |
5-12-2000 |
2 |
Sonu |
22 |
5-12-1999 |
3 |
Aman |
23 |
5-12-1998 |
程式碼
DROP TABLE students;#table dropped SELECT * FROM students;#to show the output
輸出
No table is found
結論
DDL 是 SQL 的一個子集,用於描述資料及其關係。一些 DDL 命令包括 create、alter、truncate 和 drop。create 用於建立表,alter 用於更改資料庫結構,truncate 用於刪除表中的實體,drop 用於從資料庫中完全刪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