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
介紹
在英語中,動詞有一個叫做“語法語態”的特徵。根據語境,它可以以主動語態或被動語態出現。當使用主動語態時,重點放在負責執行動詞動作的人或事物上。相反,被動語態更關注動作的接受者或動作的結果。孩子們在學校經常被教導在寫作中使用主動語態,因為它更直接、更有力。
此外,在大多數學術出版物中強烈推薦使用主動語態,並且其使用通常與第一人稱(我們或我)結合使用。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被動語態是合適的。本教程將解釋兩者之間的區別,並提供一些例子來說明在寫作或說話時可以選擇使用哪一個。
主動語態
主動語態寫作更自然易讀,更容易理解,因為句子更流暢。它強調陳述的主語,使表達更直接、更簡潔。使用主動語態會讓你顯得更駕馭主題,從而鼓勵讀者對你所說的話更有信心。
一般來說,英語中可以使用主動語態或被動語態,但對讀者來說,使用主動語態的優點如下:
它讓讀者參與到動作中,或將讀者置於情境中。
在動作和讀者之間建立更強的聯絡。
透過簡化閱讀和吸收內容,幫助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更好地理解文字資訊。
作者使用主動語態的優點如下:
使用更少的詞語,從而使寫作更清晰、更簡潔、更有效。
產生一個故事發展更快的敘述,這使得寫作更簡單,閱讀也更有趣。
使陳述更容易理解,並有助於避免語法錯誤。
當你用主動語態寫句子時,主語先出現,並且是執行動作的人。因此,主動語態通常更可取,因為它更容易理解,讀者也有機會想象文字中發生的事情。
動作執行者 + 動作 = 主動語態
例子
經理招聘了新員工。
迪維亞正在洗衣服。
她將送達訂單。
記者撰寫新聞報道。
瑪麗亞正在幫助那位老太太過馬路,這時公交車……
與被動語態相比,主動語態語氣更直接。因此,它經常用於口頭和書面交流。另一方面,在某些情況下,你會發現使用被動語態不僅更方便,而且更合適。
被動語態
雖然使用主動語態會使你的寫作更有影響力,但有時你可能想改用被動語態,例如:
如果你想減弱句子的影響,或者為了避免重複而為較長的篇幅增加一些變化,你可以使用被動語態。
政客、企業和其他官員經常在想要緩和負面資訊或轉移責任時使用被動語態。
執行者的身份未知、不重要或完全顯而易見。
動作比誰是執行者更重要。
例子
珠寶店昨天被搶劫了。(“被搶劫”這個動作更重要)
我的錢包被偷了。(誰偷了錢包是未知的)
嬰兒被洗乾淨並餵飽了。(誰給嬰兒洗澡是未知的)
在被動語態中,句子的主語接受動作。當用被動語態寫一個陳述時,實際執行動作的人可能在句子的後面被識別,也可能不被識別。在寫被動句時,受影響的人或物放在前面,執行者放在最後,由介詞“by”引出。“to be”的幾種形式是動詞被動形式的提示。
新員工被經理招聘。
衣服正在被迪維亞洗。
訂單將由她送達。
新聞報道由記者撰寫。
老太太正被瑪麗亞幫助過馬路,這時公交車來了。
結論
實踐是獲得知識的最佳途徑,知道何時使用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也不例外。確實,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被動語態是合適的,但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要低得多。同樣重要的是要強調,在句子中使用主動語態或被動語態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一般來說,英語中可以使用主動語態或被動語態,除非其中一個選項聽起來特別奇怪。在大多數情況下通常選擇主動語態,因為它通常比被動語態更短、更直接。另一方面,被動語態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用,尤其是在需要引起人們對動作接受者的注意時。
常見問題
問1. 什麼是主動語態句子?
答:主動語態句子用於強調句子的主語的重要性。在主動語態句子中,主語(執行者)放在前面,是執行句子其餘部分所描述的動作的人。
例如:瑪麗正在烤布朗尼。
問2. 主動語態的重要性是什麼?
答:在寫作中使用主動語態會讓你顯得更駕馭主題,從而鼓勵讀者對你所說的話更有信心。主動語態寫作更自然易讀,更容易理解,因為句子更流暢。它使陳述更容易理解,並有助於避免語法錯誤。它更強調句子的主語,使表達更直接、更簡潔。
問3. 什麼是被動語態句子?
答:被動語態句子是那些強調動作接受者的句子。在構建被動句時,受影響的人或物放在前面,執行者放在最後,由介詞“by”引出。
例如:布朗尼正在被瑪麗烤。
問4. 被動語態的重要性是什麼?
答:如果你想減弱句子的影響,或者為了避免重複而為較長的篇幅增加一些變化,你可以使用被動語態。當執行者的身份未知、不重要或完全顯而易見時,也使用被動語態。在被動語態句子中,動作的接受者更重要。
問5. 在哪種語法語態中,讀者有機會想象文字中發生的事情?
答:主動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