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單極性編碼?
數字傳輸系統透過傳送電壓脈衝和介質鏈路(通常是導線或電纜)進行管理。最常用的編碼方式是使用一個電壓表示二進位制'0',另一個電壓表示二進位制'1'。
脈衝的極性定義了正極性或負極性單極性編碼,因為它只使用一種極性。這種極性通常被賦予兩種二進位制狀態之一,通常是'1'。另一種狀態,通常是'0',由零電壓表示。該圖解釋了單極性編碼的概念。二進位制'1'表示為正電壓,'0'表示為零電壓。單極性編碼簡單且成本低廉。
單極性的缺點
單極性編碼有兩個缺點:
直流分量
單極性編碼訊號的平均幅度非零,產生直流分量(意味著沒有負電壓或零頻率的分量)。當訊號包含直流分量時,它無法透過不能處理直流分量的介質。
同步
當訊號不變時,接收器無法確定每個位元的起始和結束位置。因此,在資料流包含大量'1'或'0'時,單極性編碼中可能會出現同步問題。
數字編碼方案使用電壓電平的變化來表示位元型別的變化。訊號變化也表示一個位元已結束,另一個位元已開始。因此,一系列相同型別的位元(例如,幾個'1')出現時沒有電壓變化,這會影響下一個位元序列的起始位置的判斷。
假設預期位元率為 1000 bps,接收器檢測到持續 0.006 秒的正電壓。它每 0.01 秒讀取一個位元。傳送方和接收方時鐘之間的同步不足會扭曲訊號的定時。如果六個'1'被拉伸到 0.007 秒,則會導致額外讀取一個'1'位元,並錯誤地解碼所有內容。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