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海嘯?到目前為止,印度發生了多少次海嘯?


海嘯在日語中意為“港口波浪”。它們是由地震、火山爆發和其他水下爆炸、山體滑坡、隕石撞擊等引起的巨大水波。這些活動會排放大量的水,從而引發破壞性海浪,其高度可達10米。它們是一系列波浪,間隔時間從5分鐘到幾小時不等。

海嘯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可以摧毀沿海地區、小島嶼甚至海洋盆地。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是一場致命的災難,造成約230,000人死亡。海嘯不是潮汐波,潮汐波受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影響,而海嘯是由水位移動引起的。

海嘯成因

大量水的位移或海洋擾動是引發海嘯的基本機制。這些位移通常是由地震、火山爆發、核試驗等引起的。

  • **地震:**當地球地殼變形時,海底會突然變形,並垂直移動上覆水體。與長達100公里的波長相比,海嘯的高度較小。當它們到達淺水區時,高度會增加。2004年印度洋地震的震級為9.1-9.2級,是近期造成巨大海嘯的強震的一個例子。

  • **山體滑坡:**海底山體滑坡也會引發海嘯。大量的陸地衝入水體,排放大量的水,從而引發海嘯。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海岸線的較淺區域。這些被稱為巨型海嘯。

  • **人為因素:**這是核武器時代。在世界大戰期間,曾試圖利用敵方海岸線附近的核武器製造人工海嘯。核試驗是在孤立的海洋區域進行的,大部分水會汽化,並造成大量水的巨大垂直位移。

歷史

第一次已知的海嘯發生在大約公元前1600年,摧毀了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希臘公元前479年發生的最古老的海嘯之一。日本擁有最長的海嘯記錄。

印度發生的主要海嘯有:

  • 1819年,區域性海嘯淹沒了庫奇大沙漠。

  • 1945年11月28日太平洋標準時間下午5:26,英屬印度發生了一次矩震級為8.1的地震。它是由馬克蘭海溝附近的地層破裂造成的。

  • 2004年印度洋海嘯是最致命的海嘯之一。它是由印度尼西亞一次9.2級地震引發的。它影響了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東非部分地區。海浪高達33米,造成約230,210人死亡。

更新於:2022年5月30日

154 次瀏覽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