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LC協議的站點型別有哪些?


HDLC是一種面向位的協議。它由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制定。它可以在ISO標準ISO 3309和ISO 4335下執行。它用於定義序列連線的分組標準。它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

它被廣泛採用是因為它提供半雙工和全雙工連線線路、點對點(對等)和多點網路以及交換式或非交換式介質。

HDLC提供不同的操作模式,例如用於可靠交付的簡單滑動視窗模式。這是因為網際網路在更高層次(即TCP)支援重傳。一些網際網路應用程式使用HDLC的不可靠交付模式,即無編號資料。

站點型別

站點型別如下:

  • 主站

    在使用HDLC作為資料鏈路協議的網路中,如果使用主站結構,則它作為連線上的控制站。它有權控制鏈路上的所有其他站(通常是次站)。

    主站發出命令,次站發出反饋。除了連線上的這個重要作用外,主站還負責鏈路上的資料流組織。它還可以負責資料鏈路層(OSI模型的第2層)的錯誤恢復。

  • 次站

    如果使用的資料鏈路協議是HDLC,並且存在主站,則資料鏈路上也應該存在次站。次站受主站控制。它沒有控制連線的能力或直接許可權。

    只有在主站請求時才被啟用。它僅用於確認主站。次站的幀稱為響應。

    它用於在主站請求時傳送響應幀。主站與每個次站建立獨立的邏輯連線。

  • 組合站

    組合站是一組主站和次站。在鏈路上,所有組合站都可以傳送和接收命令和反饋,而無需鏈路上多個站的任何許可。

    每個組合站完全控制自身,不依賴於鏈路上的其他站。沒有其他站可以控制任何組合站。它可以發出命令和響應。

    HDLC還針對三種類型的站點表示三種類型的配置。配置一詞定義了連線上硬體裝置之間的關係。

更新於:2021年11月19日

926 次瀏覽

啟動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