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頻譜 紫外線
簡介
“紫外線”(UV射線)是電磁頻譜的一部分,範圍從可見光譜的末端延伸到X射線區域。這些射線對人體皮膚和眼睛有害。持續照射“紫外線”會導致多種疾病。此外,“臭氧層”吸收了大量來自陽光的“紫外線”。另外,“汞燈、黑光燈和曬黑燈”是存在於大氣中的紫外線的一些來源。
關於電磁頻譜
“電磁(EM)頻譜”是所有已分類輻射的集合。“電磁輻射”來自不同的來源,是形成“電磁頻譜”的原因(Earthsky,2022)。此外,輻射可以傳播不同型別的“可見光”。這些光的主要來源如下:
無線電波
廣播電臺發射的無線電波是電磁頻譜的來源,聽眾在調諧不同電臺時,這些波進入大氣層。
紅外線
夜視鏡和現代“閉路電視攝像機”使用紅外感應光,併發出“紅外線”。它有助於使用者在夜間獲得清晰的視野。
微波
在家庭或餐廳烹飪不同食物時會產生“微波輻射”。“微波輻射”也是“電磁頻譜”的一個來源,天文學家利用它來獲取有關附近星系結構的資訊(Kupriyanov & Shafigullin,2018)。
紫外線
“紫外線輻射”是太陽釋放的另一種型別的電磁頻譜,會導致“曬傷和疾病”。
X射線
“X射線輻射”是有用的電磁頻譜,用於掃描人體影像和出於安全原因,它被用於掃描車站和機場的不同行動式物品。
圖1:不同型別的電磁頻譜
紫外線的發現
“紫外線”是“電磁輻射”家族的一部分,其中光的末端是紫色的,並且具有微小的“波長”。通常,紫外光是陽光發出的更大能量來源,人眼無法看到。“約翰·裡特”在19世紀發明了紫外線,目的是檢查是否存在可以超越可見光譜的波。它最初是一個未知的照片,在藍光的影響下,它變黑的速度更快(Ismlandmarks.wordpress,2022)。後來,人們發現膠片可以變紫,因此證實了紫外線的存在。
圖2:紫外線
“紫外線的波長和頻率”
由於所有電磁波都可以透過真空以不同的速度傳播,因此波長具有不同的頻率水平。波每秒重複的週期數,可以定義為波的頻率。此外,赫茲是測量波頻率水平的常用SI單位。奈米被用作頻率水平的單位來測量紫外線波。此外,與可見光源相比,紫外線具有更短的波長,肉眼無法看到(Sciencecompany,2022)。此外,紫外線波長範圍約為10奈米到約400奈米。它的頻率在$\mathrm{800\:THz\:to\:30\:PHz}$之間。
圖3“紫外線輻射成分”
根據波長的型別,紫外線輻射可分為三種不同的型別。所有不同型別的紫外線的長度都可能對人體皮膚有害(Sciencelearn,2022)。此外,紫外線波長越短,對人體皮膚的危害越大。分類如下:
UVA − “波長為$\mathrm{315-400\:nm}$”
UVB − “波長為$\mathrm{280-315\:nm}$”
UVC − “波長為$\mathrm{100-280\:nm}$”
紫外線的應用
目前,紫外線在現代世界的應用得到了相應的體現。它用於工業和商業目的。通常,紫外線的應用包括調節水溫、淨化空氣、皮膚治療、室內園藝等。以下是目前紫外線的重要應用:
水處理
利用200奈米到310奈米範圍內的波長來消除“微生物”,作為有效的能量光譜來淨化水(Wang et al. 2018)。透過以加壓蒸汽或氣體形式透過“電弧”發射紫外線照射可以消毒水。
生物學應用
紫外線可以透過施加特定波長來破壞目標DNA從而殺死人體細胞。這種治療存在風險,過度使用這種方法會損害人體器官(Chen et al. 2020)。輻射的應用可以透過殺死DNA來幫助治癒不同的疾病,以阻止疾病在人體內的傳播。此過程完全取決於目標細胞的位置。
室內園藝
“多酚”的生產是紫外線應用的有效部分之一。紫外線輻射的應用可以增加室內種植和增加大麻的產量,從而增加不同的醫療用途。
結論
在本教程中,我們重點介紹了電磁頻譜紫外線的有效性和危害性以及不同的用例。本教程還有助於從不同的角度說明紫外線應用的實用性。由於紫外線是一種“電磁頻譜”,它是自然資源(陽光)的一個有效來源。此外,許多有益的應用已經形成,它們利用了紫外線帶來的這些驚人的特性。與清晨和傍晚相比,正午是陽光直射紫外線的最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