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的變遷世界
介紹
藝術家以人類肉眼可見的形式描繪的藝術被稱為視覺藝術。這種藝術透過視覺感官為人類提供舒緩的體驗。視覺藝術是一個廣泛的術語,用於定義人類可見的各種藝術類型。視覺藝術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傳統視覺藝術包括繪畫、素描、雕塑、平面藝術、壁畫等。
而現代形式的視覺藝術則利用技術來表達自身,這種型別的視覺藝術包括影片動畫、電影、全息圖等。
人類以其獨特性和表達的自然權利而聞名,自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一直透過視覺藝術來表達自己。
一種新的帝國藝術形式
帝國主義不僅僅是一種運用硬實力的統治形式,它也利用軟實力來統治臣民。來到印度的殖民統治者帶來了視覺藝術形式,以宣示其文化優越性,他們認為這是“低等的亞洲”。
透過繪畫和雕塑,歐洲殖民者試圖展示他們的強大力量,並吸引臣民來統治他們的思想。
英國人在印度推廣了國王和王后的繪畫和肖像。他們還在印度推廣了油畫。印度土邦的皇室家族從他們那裡採用了這項技術。繪畫是講述英國輝煌神話的另一種方式。透過繪畫,英國人還推廣了文藝復興的理念,例如自由、解放和女性尊嚴。
尋找風景如畫
風景如畫是一種風景畫,描繪的是具有美感、文化價值和古雅的景色。
這種型別的繪畫藝術是由英國藝術家威廉·吉爾平介紹的。
吉爾平也在印度居住了7年,廣泛地遊歷了印度。他創作了許多關於鄉村生活以及印度過去輝煌的風景如畫的描繪。
馬德拉島,摘自托馬斯和威廉·丹尼爾的《印度風景之旅》
托馬斯·丹尼爾和威廉·丹尼爾,公共領域,經維基共享資源提供
風景如畫的視覺藝術並非源於英國,而是源於義大利的藝術家。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許多藝術家如瓦薩里和裡多爾菲為這種藝術形式做出了貢獻。
權威的肖像
英國人在印度推廣的不僅僅是風景如畫的繪畫,還有另一種型別的視覺藝術——肖像畫。肖像畫是表達權力的一種有力方式。肖像畫是一種描繪畫中人物的藝術,肖像畫的大小與人物相似,使其看起來很像。
肖像畫是英國殖民者對印度臣民施加視覺權力控制的另一種方式。土邦的公主們看到英國肖像畫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後,也開始創作自己的肖像,描繪統治的驕傲、男子氣概、狩獵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奢華之物。
一位英國騎兵軍官妻子的肖像——朱塞佩·貝祖奧利
朱塞佩·貝祖奧利,公共領域,經維基共享資源提供
英國人透過肖像畫試圖確立他們對殖民地的權威,並使印度人看起來低人一等。
喬治·克萊夫和他的家人以及一位印度女僕
約書亞·雷諾茲,公共領域,經維基共享資源提供
上圖肖像展示了英國人的富有和印度人的附屬地位。
繪畫歷史
這是英國人在印度推廣的另一種視覺藝術形式。在這種型別的藝術中,描繪了大英帝國的歷史事件。這些歷史畫作是由英國曆史學家繪製的,以突出大英帝國在殖民地的勝利。
英國印度最著名的一幅歷史畫作是英國在1799年塞林格帕特南戰役中的勝利,這是印度歷史上最重要的決定性戰役之一,因為它透過擊敗邁索爾王國統治者蒂普蘇丹而實際上確立了英國在德干高原的統治。
英國的帝國曆史繪畫是影響英國和印度人民思想的一種方式。對於英國人來說,這是他們人民勝利的驕傲和英勇事蹟;在印度,這是外國統治者帶來的恥辱的象徵。
這種型別的繪畫最初在18世紀和19世紀中期盛行,當時英國透過一次又一次地擊敗印度次大陸的力量而鞏固了他們的權力。
結論
英國人來到印度的目的是純粹的帝國主義。英國人想增加他們在印度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影響力。英國人的策略是剝削和發展這個國家。英國的知識分子知道,他們不能僅僅依靠軍事等硬實力來統治。英國人打算統治人民的思想,而影響人民思想的唯一方法是利用藝術和文學、宗教、教育等。
美國漫畫,將約翰·布林(英國)描繪成一隻帝國章魚,它的觸手(帶有手)伸向——或正打算伸向——各個地區。
參見作者頁面,公共領域,經維基共享資源提供
視覺藝術也是英國擴張和剝削政策的一種工具。他們透過在印度引入油畫、風景畫、肖像畫和歷史畫來施加文化影響力。英國人旨在將這些藝術作為他們文化優越性、軍事實力和宗教至高無上的象徵。除了視覺藝術,英國人還透過基督教傳教運動和英語教育來施加軟實力。
與繪畫、描述和藝術相結合的文藝復興理念,如自由、解放和尊嚴,影響了以英語為教育媒介的印度上層中產階級的年輕人的思想。因此,英國人在某種程度上透過藝術成功地實現了他們的目標。
常見問題
Q1. 英國人在印度的政策是什麼?
A1. 英國人在印度的政策是擴張和剝削印度的資源。英國的工業和軍事實力在其統治印度期間不斷增長。為了滿足對原材料的需求,英國人剝削了印度的農業。除了原材料,英國人還在印度有地緣政治野心,崛起的俄羅斯帝國對英國在歐亞大陸的霸權構成了威脅,為了遏制俄羅斯的野心,英國人征服並鞏固了印度西北部地區。
Q2. 附屬同盟政策是什麼?
A2. 附屬同盟政策是由韋爾斯利勳爵提出的,旨在使印度次大陸的王國與英國結盟。在附屬同盟中,英國人被允許在其土邦領土上駐紮軍隊,以該土邦的開支來保衛該土邦。統治者需要在皇室法院中有一位英國人。
Q3. 英國人為了改善婦女地位採取了哪些措施?
A3.
廢除薩提(1829年法令)
防止殺嬰
寡婦改嫁法案(1856年)
控制童婚
對婦女進行教育等。
Q4. 英國統治期間有哪些社會文化運動?
A3.
羅摩·羅伊·拉賈的婆羅門會運動
帕爾塔薩馬傑
孟加拉青年運動
喬蒂巴·弗勒的薩蒂亞索達克薩馬傑運動
德奧班德運動
阿里格爾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