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鏈路層
藍牙鏈路層概述了藍牙裝置如何使用無線電層提供的原始傳輸機制來交換資訊。鏈路層的功能非常接近OSI模型中的MAC(介質訪問控制)子層。
下圖顯示了藍牙協議架構中鏈路層的位置:
藍牙鏈路層的功能
定義發現藍牙裝置的程式。
建立正在通訊的藍牙裝置之間的邏輯鏈路。其中一臺裝置被指定為主裝置,另一臺裝置為從裝置。
廣播要傳送的資料。在整個資料通訊過程中管理裝置之間的鏈路。
透過將無線電層的原始位元流轉換為幀並定義關鍵格式來發送資料。
考慮到無線傳輸的挑戰,例如干擾、噪聲和深度衰落。
藍牙鏈路層中的協議
鏈路層中有兩個主要協議,即鏈路管理器協議 (LMP) 和邏輯鏈路控制和適配協議 (L2CAP)。
鏈路管理器協議 (LMP):LMP 建立藍牙裝置之間的邏輯鏈路,並維護這些鏈路以啟用通訊。LMP 的其他主要功能包括裝置身份驗證、訊息加密和分組大小協商。
邏輯鏈路控制和適配協議 (L2CAP):L2CAP 提供上層幀和基帶層幀格式之間的適配。L2CAP 支援面向連線的服務和非面向連線的服務。
工作原理
藍牙裝置分為主裝置和從裝置。在最簡單的方法中,使用時分多路複用來進行主從通訊。定義了 625 µsec 的時隙,主裝置在奇數時隙開始傳輸,而從裝置在偶數時隙開始傳輸。幀的長度可以是 1、3 或 5 個時隙。每個幀都與 126 位的訪問程式碼和報頭開銷相關聯,以及 250 µsec/跳躍設定時間。
LMP 透過配對方法建立鏈路。使用安全的簡單配對方法,其中主裝置生成一個通行碼,並且兩個裝置都顯示相同的通行碼。使用者確認通行碼以配對裝置。
配對後,LMP 建立鏈路。使用的兩種鏈路型別是:
同步面向連線 (SCO):這裡,在每個方向分配一個固定的時隙。它用於即時資料。
非同步非連線 (ACL):這裡,通訊以盡力而為的方式進行。它用於分組交換資料,這些資料以不規則的間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