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主義


簡介

符號既是口頭交流的媒介,也是儀式表達、文化解讀以及藝術和宗教表達的手段。象徵主義研究社會如何基於其符號的意義運作,這些符號是如何被感知的等等。透過象徵主義研究個人、語言和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不同的符號作為文化的基石。符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同一個符號根據具體情況可能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符號遵循文化慣例。

什麼是象徵主義?

符號是用來表示事物的標誌,無論這些事物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符號根據文化規範隨機選擇。文化影響著符號的解讀方式。象徵人類學旨在透過考察符號以及人們賦予這些符號意義的過程(如神話和儀式)來回答關於人類社會存在的基本問題。

用克利福德·格爾茨的話來說,人類需要象徵性的“照明源”,以幫助他們在構成任何特定文明的複雜意義網路中航行。相反,維克多·特納認為符號是“決定性的影響,促使人們和組織採取行動”,並且它們“發起社會活動”。特納的觀點體現了象徵性方法,而格爾茨的觀點則展示了對象徵性人類學的解釋性方法。

象徵主義與意象主義

意象派詩歌在20世紀初因一批深受中國和日本詩歌影響的作家而流行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基本假設是,語言及其語法不足以表達,而有形的影像本身在詩歌中比抽象概念更有效。這是對純粹抽象的反轉的回應。許多詩人受到詩歌中這種新穎思想的影響。符號以克利福德·格爾茨等人定義的方式使用:作為文化賦予意義的系統。當弗斯試圖將皮爾斯的定義應用於人類學時,他發現很難堅持皮爾斯的分類,因為實際上,意義各不相同,因為文化意義是語境化的,並且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象徵行為的演變

類比思維最明顯的例子是阿舍利時代的石頭上的有意刻痕,這些刻痕類似於繪畫,並表明創造性或藝術能力已經出現。藝術家可以使用藝術將他們腦海中的想法傳達給組織中的其他成員。例如,在洞穴中發現的史前圖形繪畫經常只使用動物的一部分來描繪整個動物,這表明該文化的其他成員可以從該部分識別動物,並且該動物的特定方面在集體層面上受到重視。

一些關於象徵主義的經典人類學著作

瑪麗·道格拉斯(1982)的研究基於發現符號是否只是中立地表達,或者它們是否對社會環境產生影響,影響從文明到文明各不相同。儀式主義被描述為一個沒有更深意義的空洞符號,社會成員僅將其用作例行公事或習慣,而與他們更深層次的行為沒有任何其他聯絡。

埃德蒙·利奇在他1958年的論文“魔法頭髮”中沉迷於融合身體的民族誌和心理分析思想,這引起了很多關注。利奇(1976)討論了儀式時間的象徵意義,包括一些年度儀式如何保留時間並使宇宙的迴圈運動能夠進行宇宙計算。根據他的理論,時間的衡量是以象徵性倒置或日常生活的逆轉為特徵的時期,而不是作為連續的、不可逆轉的線性現象。

維克多·特納的符號特徵

維克多·特納在尚比亞恩德姆布人(非洲)中進行了研究。特納透過研究恩德姆布社會,調查了恩德姆布文化如何促進了該部落的地位。恩德姆布人在每次狩獵前後都會祭拜他們的祖先。根據重視他們遇到的第一棵樹的原則,他們使用五種不同的樹木進行崇拜。其中一棵樹名為奇辛加,意思是詛咒。恩德姆布的奇辛加樹被詛咒,因為它代表著步伐和女士們。而穆索利則結出美味的果實,當風吹來時,鹿會被吸引到果實上,恩德姆布人獵殺這些鹿,因此這被認為是天賜之物。

結論

儘管象徵主義從未有過一個明確的核心,但許多人對破譯象徵性複合體或模式以瞭解社會如何起源表現出興趣。此外,象徵人類學將符號的概念置於所有其他考慮之上,包括人類需求、社會變革、動機、慾望等。由於符號是抽象的,因此理解它們可能具有挑戰性。結構主義、功能主義等象徵人類學正規化難以定義。儘管存在反對意見,象徵人類學仍設法確立了自己作為一種可靠且值得信賴的理論,能夠處理世界各地文明中普遍存在的意義和符號。

常見問題

Q1. 象徵人類學的創始人是誰?

A1. 象徵與解釋人類學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的芝加哥大學,由維克多·特納、克利福德·格爾茨和大衛·施奈德領導,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Q2. 人類學家為什麼對象徵主義感興趣?

A2. 象徵人類學有助於研究人們如何賦予環境或世界以意義,文化符號以自己的方式描繪了這種現實。

Q3. 符號互動論的核心信條是什麼?

A3. 符號互動論的核心宗旨是,可以透過有意義的交流和符號的交換來理解人類行為和互動。人類在這種行為中是行動者,而不是被行動的物件。

更新於: 2023年3月17日

102 次瀏覽

開啟你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