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 程式設計列印倒置二進位制圖案
本教程將討論如何編寫 Swift 程式來列印倒置二進位制圖案。
二進位制圖案是由“0”和“1”組成的序列,用於開發不同的圖案或形狀,如金字塔、矩形、十字形等。
要建立倒置二進位制圖案,我們可以使用以下任何一種方法:
使用巢狀 for 迴圈
使用 init() 函式
使用 stride 函式
以下是演示:
輸入
假設我們的給定輸入是:
Num = 3
輸出
期望的輸出將是:
1 0 1 0 0 1 0 1 0 0
方法 1 - 使用巢狀 for 迴圈
我們可以使用巢狀 for 迴圈建立倒置二進位制圖案或任何其他圖案。這裡每個 for 迴圈處理不同的任務,例如最外層的 for 迴圈用於新行,巢狀的 for 迴圈用於列印二進位制數字。
示例
以下程式演示瞭如何使用巢狀 for 迴圈列印倒置二進位制圖案。
import Foundation import Glibc // Size of the pattern let num = 3 // Handle the length of pattern for m in 0...num { // Printing inverted binary pattern for n in m...num { if n % 2 == 0 { print(1, terminator : " ") } else { print(0, terminator : " ") } } print("") }
輸出
1 0 1 0 0 1 0 1 0 0
在這裡,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使用巢狀 for 迴圈列印倒置星號圖案。最外層的 for 迴圈(從 0 到 6)用於處理要列印的行總數,並且每一行都以新行開頭。現在,巢狀的 for 迴圈(從 x 到 num)用於以倒置的方式列印“*”,或者我們可以說它用於處理圖案中的列總數。
方法 2 - 使用 init() 函式
Swift 提供了一個名為 String.init() 的內建函式。使用此函式,我們可以建立任何圖案。String.init() 函式建立一個字串,其中給定的字元重複指定的次數。
語法
以下是語法:
String.init(repeating:Character, count: Int)
這裡,repeating 表示此方法重複的字元,count 表示給定字元在結果字串中重複的總次數。
示例
以下程式演示瞭如何使用 String.init() 函式列印倒置二進位制圖案。
// Handle the length of pattern import Foundation import Glibc // Size of the pattern let num = 6 for i in 0...num { // Printing inverted binary pattern print(String.init(repeating:"11", count:num-i)) }
輸出
1111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 111111 1111 11
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使用 String.init() 函式建立長度為 6 的倒置星號圖案。這裡我們使用 for 迴圈(從 0 到 num),用於列印每一行。在此迴圈中,我們使用 String.init() 函式。此函式根據 count 值(即 num-i)列印“11”。
方法 3 - 使用 stride 函式
Swift 提供了一個名為 stride() 的內建函式。stride() 函式用於以遞增或遞減的方式從一個值移動到另一個值。或者我們可以說 stride() 函式從起始值返回一個序列,但不包括結束值,並且給定序列中的每個值都以給定的量遞增。
語法
以下是語法:
stride(from:startValue, to: endValue, by:count)
這裡,
from - 表示給定序列使用的起始值。
to - 表示限制給定序列的結束值
by - 表示每次迭代的步長,這裡正值表示向上迭代或遞增,負值表示向下迭代或遞減。
示例
以下程式演示瞭如何使用 stride() 函式列印倒置二進位制圖案。
import Foundation import Glibc // Size of the pattern let num = 8 // Handle the length of pattern for m in 0...num { // Printing inverted star pattern // Using stride() function for n in stride(from: num, to: m, by: -1) { if n % 2 == 0 { print(1, terminator : " ") } else { print(0, terminator : " ") } } print("") }
輸出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0 1
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使用巢狀 for 迴圈以及 stride() 函式。最外層的 for 迴圈用於處理要列印的行總數,並且每一行都以新行開頭。巢狀的 for 迴圈用於使用 stride() 函式列印倒置二進位制圖案:
for n in stride(from: num, to: m, by: -1) { if n % 2 == 0 { print(1, terminator : " ") } else { print(0, terminator : " ") } }
這裡的迭代從 num 開始到 m,每次迭代減少一個,並列印二進位制數字。如果餘數等於 0,則列印 1。否則列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