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布魯斯
章節總結
奧登在詩歌開頭提到了他們目前居住的繁華都市。儘管國家地域遼闊,但卻沒有難民的容身之處。詩歌中的敘述者和難民們都有自己的祖國,曾為之感到自豪,但卻無法在那裡生活。作者使用了紫杉樹每年春天都會茂盛生長的隱喻,敘述者思考護照卻無法像紫杉樹一樣每年春天都能重新生長。敘述者用“親愛的”來稱呼其他人。
作者進一步描寫了他們在與該國官員和公民打交道時所經歷的惡劣條件。他們報告的領事館官員告訴他們,由於沒有護照,他們被官方認定為死亡。有一個委員會應該幫助難民,但他們對包括作者在內的任何人的呼聲都置之不理,反而告訴他們一年後再回來。一位發言人開始在難民中散佈恐懼,煽動他們的焦慮,指責他們擾亂當地經濟。此外,他還聲稱希特勒的話語如同雷鳴般響亮清晰。
這些經歷讓敘述者將自己與他在街上看到的各種動物進行比較。他指出,一條狗穿著考究的夾克,一隻貓受到了家庭的歡迎。敘述者注意到,這些小動物值得這樣的待遇,因為它們不是德國猶太難民。詩人漫步到港口,看到魚兒在水中游動,鳥兒在樹上歌唱,他強調它們獲得了自由,因為它們不是人類。
最後,敘述者想象一片被白雪覆蓋的平原,成千上萬計程車兵正在四處搜尋難民。
標題“難民布魯斯”概括了這首詩的主題。解釋一下。
非洲裔美國人的民謠形式被稱為布魯斯,起源於19世紀末。這些民謠最初是悲傷和憂鬱的。這首詩中使用這個詞來描繪逃離**納粹**的猶太難民痛苦的處境。這首詩主要描述了從**納粹德國**逃亡到美國的猶太人所遭受的痛苦和屈辱。難民每天都遭受著屈辱,他們用布魯斯來表達他們在當前環境下的痛苦。
詩人使用了什麼詩歌技巧來表達詩歌中哀婉的主題?
這首詩是一首布魯斯民謠,表達了主題以及其中的人物。民謠在18世紀的英國和愛爾蘭也很流行。被稱為布魯斯的非洲裔美國民謠形式出現在19世紀末。詩人運用兩種關鍵手法來表達詩歌中的悲情元素。他使用了與他之前在1930年創作的詩歌**卡利普索**中相同的方法。
**布魯斯**是美國黑人音樂,它運用獨特的形式,例如使用簡單而生動的韻律格律。每節詩歌中前兩行互相押韻,稱為三行詩。第三行則重複使用“親愛的”這個短語,這在每節詩歌中都體現了詩歌韻律的一致性。
詩中提到的鳥類和動物暗示了什麼?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憂鬱的基調,解釋了逃到美國的猶太人所面臨的恐懼和苦難。他們沒有得到同情,他們的困境也沒有得到關注。無家可歸和死亡的恐懼始終困擾著他們。他們沒有受到美國的歡迎;他們被指責阻礙了當地經濟。詩人時不時地漫步到港口,在那裡他觀察到不同的動物、鳥類和魚類。
他觀察到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動,鳥兒在樹上歌唱,貓和狗在四處閒逛。他強調詩歌中鳥類和動物享受著自由,並且在美國受到尊重,這與甚至沒有被當成人對待的德裔猶太難民形成了鮮明對比。敘述者看著魚兒在10米外自由自在地遊動,而他自己卻為妻子和自己悲傷。
詩人如何將人類的處境與政治階層的行為並置?
這首詩圍繞著巨大的政治動盪時期展開,猶太人在自己的國家被拋棄和獵殺,而在他們作為難民前往的其他國家,他們被當作二等公民對待。希特勒的話語在整個歐洲迴盪,各地的猶太人都被嚇得魂飛魄散。即使在美國,反猶太和反猶太的言論也層出不窮,這粉碎了那些被指責偷竊美國麵包的猶太移民的自由精神。
敘述者和他的妻子也遭受了這種殘酷的待遇,在美國街頭淪落為一貧如洗的境地。從政治上來說,猶太人和世界其他地區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詩歌的精髓是如何體現在“兩張通往幸福的票”這幾句中的?
敘述者和妻子流落街頭,無家可歸,一貧如洗。他們充滿了痛苦和悲傷。(ncert,2022)。他們只希望在這之中獲得一絲幸福。他們只想得到兩張離開這片土地的票,去任何地方,從這種困境中解脫出來。唉!死亡無處不在。
常見問題
問1:敘述者和他的妻子想去哪裡?
答:這對夫婦受到德國的迫害,被迫逃離,他們希望在英國或美國等國家找到避難所。然而,反移民情緒並沒有讓他們感到快樂。
問2:詩人如何描述德國猶太人的處境?
答:詩人描述了遭受大屠殺並在集中營受苦的猶太人的痛苦和悲慘境遇。他們被官員追捕,在整個歐洲受迫害。
問3:他們在美國受到了怎樣的待遇?
答:難民受到了極大的屈辱;他們在那個國家被當作二等公民對待。他們根本沒有受到那個國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