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 列表中最多 K 個元素的索引
將最多 K 個元素設定為給定列表中的特定值,以過濾元素大於 K 值的那些索引。在 Python 中,我們有一些內建函式,例如 enumerate()、range()、len()、where()、map()、range() 和 filter(),將用於解決列表中最多 K 個元素的索引問題。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給定的列表為 [10, 8, 13, 29, 7, 40, 91],K 值設定為 13。
現在,它將檢查有多少個元素小於或等於 12,並過濾其大於 12 的那些索引。
最終結果為 [10, 8, 13, 7]
語法
以下語法在示例中使用:
enumerate()
enumerate() 是 Python 中一個內建函式,它跟蹤每個給定索引元素的特定迭代。
range()
range() 是 Python 中一個內建函式,它根據給定的範圍返回數字序列。
len()
len() 是 Python 中一個內建函式,它返回結果的長度。
where()
where() 是 Python 中一個內建函式,它返回輸入陣列元素的索引,其中滿足特定條件。
map()
內建函式 map() 允許使用一些特定的內建函式迭代輸入列表。
filter()
當我們需要根據特定條件過濾專案時,應用 filter() 方法。簡單來說,它允許迭代那些被提取以滿足條件的元素。
lambda()
Python 中的這個 lambda 函式被稱為匿名函式。當需要函式物件時可以使用它。
使用列表推導式
在下面的示例中,我們將透過定義表示最多元素的 K 值來啟動程式。然後建立將在列表推導式中使用的列表,其中內建函式 enumerate() 跟蹤每個索引元素的特定迭代。使用 <= 運算子,它根據 K 值查詢一些最多元素,並將結果以列表的形式返回。
示例
k = 10 list1 = [10, 4, 11, 12, 14] idx = [i for i, num in enumerate(list1) if num <= k] print(idx)
輸出
[0,1]
使用迴圈並將索引附加到新列表
在下面的示例中,程式使用 for 迴圈,其中變數 i 使用內建函式 len() 和 range() 遍歷輸入列表。接下來,使用 if 語句根據最多 K 個元素使用 < 運算子設定條件。然後使用 append() 方法透過變數 i 插入元素並列印結果。
示例
k = 40 lst = [10, 20, 50, 60, 30, 80, 90] idx = [] for i in range(len(lst)): if lst[i] < k: idx.append(i) print(idx)
輸出
[0, 1, 4]
使用 NumPy 和布林索引
在下面的示例中,程式使用 numpy 庫、k 值和輸入列表 (lst) 來計算最多 K 個元素的索引。內建函式 array() 將列表轉換為陣列元素並將其儲存在變數 arr 中。接下來,內建函式 where() 使用 < 運算子設定 arr 和 K 之間的條件,它返回小於 K 值的那些元素並將它們儲存在變數 idx 中。最後,我們使用變數 idx 列印結果。
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k = 12 lst = [10, 4, 11, 12, 14] arr = np.array(lst) idx = np.where(arr < k)[0] print(idx)
輸出
[0 1 2]
使用 enumerate() 和 filter()
在下面的示例中,程式使用一些內建函式,例如 list()、map()、lambda() 和 enumerate() 來查詢列表中最多 K 個元素的索引。
示例
k = 8 lst = [10, 4, 11, 12, 14, 1, 2, 89, 0] idx = list(map(lambda x: x[0], filter(lambda x: x[1] < k, enumerate(lst)))) print(idx)
輸出
[1, 5, 6, 8]
結論
列表中最多 K 個元素是指設定 K 的特定值並返回小於或等於 K 的那些元素的元素。使用了各種內建函式,例如 filter()、lambda、append() 等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型別的程式通常用於演算法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