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中的普通民眾
引言
人們普遍認為印度曾經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在歷史上,大部分財富都掌握在君主手中。除了特權的貴族階層,大多數古代印度人過著簡樸的生活,並且大多非常虔誠。我們可以從戲劇和旅行者的記述中看到一些關於普通民眾生活狀況的跡象。
偉大的劇作家卡利達斯

卡利達斯以其戲劇而聞名,這些戲劇相當準確地描繪了君主宮廷的生活。一個關於社會秩序的揭示是,王室和大多數婆羅門都被描繪成說梵語。另一方面,普通人或日常生活中的平民使用的是Prakrit語。他最著名的戲劇是《沙昆塔拉》,講述的是國王杜什延塔和一位名叫沙昆塔拉的年輕女子之間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生動地描寫了一個貧困漁民的境況。
戒指

在《沙昆塔拉》中,一位漁民發現一枚價值連城的戒指,這是君主送給沙昆塔拉的,但卻意外地被魚吞了下去。意識到這一點後,他試圖回到王宮歸還戒指;守門人懷疑甚至指責他偷了戒指。另一方面,國王對戒指的發現感到欣喜,下令給這位漁民獎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警察和守門人決定分一杯羹,並與漁民一起喝酒。
因此,當時的普通民眾非常服從權威。漁民本可以在現代社會質疑警察與他喝酒並分走賞金的意圖,但他沒有這樣做。這告訴我們,人們被統治著,他們欣然接受這種權威,認為這符合他們的自身利益。
遺憾的是,這種態度並沒有多大改變,至少對於像警察這樣的官員來說是這樣。一個沒有特權的人會受到與有特權的人截然不同的待遇,這種對地位的認可和點頭似乎經受住了幾代人的考驗。
然而,民眾已經改變了——他們不太可能接受當局的剝削行為,因為他們更瞭解自己的權利。他們受教育程度更高。他們瞭解法律。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是在印刷術和大量印刷出現之前。公民很難了解他們的權利,而這種由於缺乏技術手段而造成的無知是他們順從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們可以推斷,王國中的普通民眾服從權威,不反對不平等,但總體上性格善良、心地善良且和藹可親。他們很貧窮,由於缺乏接觸印刷知識的機會,他們被剝奪了權利。
法顯及其遊記
中國僧侶法顯觀察了那些被社會特權階層視為不可接觸者的生活狀況。社會期望他們居住在城市的郊區,如果這樣的人進入城鎮或市場,他必須敲擊一塊木頭來表明他的到來,這樣人們就可以避免與他接觸。

巴納巴塔清晰地描繪了國王的軍隊行動。軍隊攜帶必要的戰爭工具,以及日常用品,如鍋碗瓢盆等。軍隊攜帶的食物包括鹿肉和兔肉等肉類。軍隊伴隨著鼓聲、號角和其他響亮的樂器聲。
普通民眾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呢?這些聲音標誌著軍隊在村莊附近。當軍隊前往戰場時,村民們被期望提供他們的服務和款待,他們贈送糖漿和鮮花、酸奶,並餵養動物。這也是他們與君主接觸和溝通,談論他們的抱怨和擔憂,以便國王瞭解臣民生活的機會。
他們甚至可以向國王遞交請願書,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相當於古代的市政廳,在那裡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可以參與與他們和王國有關的問題。
王室的忘恩負義
儘管這裡似乎存在民主和公平的因素,但王室軍隊卻無法無天,並在其行進路線留下破壞,象群摧毀了村民的房屋,商隊裡的牲畜也因混亂和破壞而驚恐逃竄。巴納巴塔回憶說:“整個星球都被塵土吞沒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公民與王室之間並不存在雙向關係,公民默默地接受他們作為下屬的角色,這可能是因為害怕帝國的報復。當時的普通民眾被期望付出,而王室則索取,同時剝奪了他們自己公民的權利。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的特權權力、特權感以及君主對其自身公民的不忠誠。這與卡利達斯《沙昆塔拉》中的片段相符,在那裡我們看到漁民盲目地接受警察的權威,屈服於他們的特權。雪上加霜的是,警察和守門人甚至沒有為他們之前的行為道歉!
因此,公民的處境並不令人羨慕,他們被期望盲目地服從君主。雖然有一些民主的國王承認像漁民這樣誠實公民的努力,但當時的普通人卻存在著一種被壓迫的暗流。人們只能將其歸因於缺乏教育以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權力失衡。
從本質上講,適用於統治者的事情並不適用於他們的臣民。但必須提到的是,我們確實看到現代民主的根基已經開始紮根——
公民直接與國王互動,表達他們對生活和王國的擔憂和焦慮的能力。
卡利達斯對漁民因其善行而受到公正對待的描寫,虛構基於現實,這很可能是一些民主統治者的態度。
結論
人們普遍認為印度在歷史上是一個特權國家,但除了王室和貴族之外,普通民眾過著簡樸的生活。
卡利達斯對普通民眾的描寫表明,公民受制於權威,常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他們接受了這一角色。
普通民眾被期望向軍隊進貢,形式包括酸奶、牲畜的食物、糖漿和鮮花,並餵養動物。
他們的忠誠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因為君主在離開村莊時用象群摧毀了村民的房屋和商隊的商隊。
然而,民主的元素是存在的,人們被要求在國王面前表達他們的意見和擔憂。
卡利達斯的戲劇中也體現了同樣的民主元素,漁民因其美德而得到公正的獎賞。
常見問題
問題 1. 印度公民是否一直享有特權?
答案:不,印度的君主和貴族是特權階層,而普通民眾扮演著次要角色。這在卡利達斯的戲劇《沙昆塔拉》中得到了體現。
問題 2. 不可接觸者是如何被對待的?
答案:他們被視為可有可無,不享有與上層種姓相同的權利。他們不能進入市場,並且被期望用木棍來表示他們的到來,以便其他人可以避免與他們接觸。
問題 3. 不管不公正是否存在,現代民主是否已經開始紮根?
答案:是的,正如國王在軍隊從村民那裡獲取資訊以及與村民公開溝通中所證明的那樣。
問題 4. 王室對村民的善意心存感激嗎?
答案:不,他們用象群摧毀了他們的村莊,並踐踏了商隊的商隊。
問題 5. 你認為公民的服從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時代造成的產物嗎?
答案:是的,這是在印刷術出現之前的時代,只有精英階層才能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