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子


簡介

在物理學歷史上,物質的構成一直是一個核心問題。“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困擾著科學家們。在20世紀初,湯姆遜、盧瑟福等物理學家進行了一些實驗。

他們發現原子並非不可分割,而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慢慢地,人們逐漸認識到原子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位於原子核中,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在20世紀30年代,許多物理學家認為物質基本結構的問題已經解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提高了實驗室的精度和能力。物理學家開始使用粒子加速器以越來越高的能量將粒子相互碰撞。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新的粒子。μ介子、K介子、π介子等就是這樣的例子。粒子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很難跟蹤它們。因此,物理學家引入了一種對這些粒子進行分類的方案,在物理學中稱為“標準模型”。

什麼是輕子?

基本粒子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進行分類。一種方法是根據它們的自旋進行分類。所有具有半奇數自旋(例如 -1/2、3/2、5/2 等)的粒子都稱為費米子。自旋為整數(例如 -0、1、2 等)的粒子稱為玻色子。另一種分類方法可以基於粒子的質量。輕質量粒子稱為輕子,中等質量粒子稱為介子,重粒子稱為重子。

輕子是具有半整數自旋的輕質量粒子。輕子可以帶電或中性。帶電的輕子稱為類電子輕子,中性輕子稱為中微子。

反輕子

在粒子物理學中,每個粒子都有一個相應的反粒子。粒子與其反粒子具有相同的質量,但電荷不同。它們的電荷相反。當粒子與其反粒子相互作用時,它們會相互湮滅併產生光子。反輕子是輕子的反粒子。

我們可以在以下過程中看到反輕子的例子:一個W+玻色子衰變併產生正電子和中微子。我們知道電子是一種中微子,這裡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因此它是一種反輕子。

輕子的歷史

第一個被發現的輕子是電子。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遜發現了它。隨後,1936年,卡爾·安德森發現了μ介子。1930年,沃爾夫岡·泡利提出,為了能量和動量的守恆,在β衰變中應該存在一個粒子。後來這個粒子被確定為電子中微子或中微子。

1940年,引入了一種新的粒子類別,稱為“輕子”。1962年,三位物理學家萊德曼、施瓦茨和斯坦伯格證明,中微子不僅有一種型別,而且有很多型別。這使他們在198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75年,馬丁·佩爾發現了一種新的輕子類別,τ輕子。為此,他於1995年分享了諾貝爾獎。

2000年,費米實驗室檢測到了有史以來第一次τ中微子相互作用。如今,一些物理學家正在尋找第四代輕子。

輕子的型別

到目前為止,我們知道六種型別的輕子,它們分為三個家族。每個家族都擁有一個反粒子。輕子的型別總結如下

家族 粒子 符號 反粒子 電荷 質量(Me V/C$\mathrm{^{2}}$) 輕子數
電子 電子 $\mathrm{e^{-}}$ $\mathrm{e^{+}}$ -1 0.511 1
電子中微子 $\mathrm{v_{e}}$ $\mathrm{v_{e}^{-}}$ 0 $\mathrm{10^{-7}}$ -1
μ介子 μ介子 $\mathrm{\mu^{-}}$ $\mathrm{\mu^{+}}$ -1 105.7 1
μ介子中微子 $\mathrm{v_{\mu}}$ $\mathrm{v^{-}_{\mu}}$ 0 $\mathrm{10^{-7}}$ -1
τ輕子 τ輕子 $\mathrm{\tau ^{-}}$ $\mathrm{\tau ^{+}}$ -1 1777 1
τ輕子中微子 $\mathrm{v_{\tau }}$ $\mathrm{v_{\tau }^{-}}$ 0 $\mathrm{10^{-7}}$ -1

由於中微子振盪,中微子的質量沒有得到很好的定義。

輕子的特徵

輕子具有一些特定的特徵。其中一些列在下文

  • 質量 - 根據標準模型,最初輕子的質量為零,但當帶電輕子與希格斯場相互作用時,它們會獲得質量。

  • 相互作用 - 由於一些輕子帶電,因此它們可以感受到電磁相互作用。它們還可以感受到弱相互作用。但是,它們不參與強相互作用。

  • 自旋 - 輕子的自旋為1/2,因此它們是費米子。因此,泡利不相容原理適用於它們,這意味著在同一時間,沒有兩個具有相同量子數的輕子可以處於相同的態。

  • 手性 - 手性是與“螺旋性”相關的屬性。螺旋性是自旋相對於動量的方向。它們分為兩類:右手性和左手性。在左手性粒子中,自旋和動量方向相同。但在左手性粒子中,自旋和動量方向不相同。

  • 輕子數 - 這是一個額外的量子數,用於在粒子反應中區分輕子和反輕子。對於輕子,其值為+1,對於反輕子為-1,對於所有其他粒子為零。它在許多反應中是守恆的,但在中微子振盪中被破壞。

結論

輕子是質量輕的基本粒子。它們是費米子。它們可以感受到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輕子有六種型別,它們有三代。輕子的反粒子稱為反輕子。電子、τ輕子和μ介子是一些輕子的例子。

常見問題

Q1. 檢查以下方程的電荷守恆和輕子數守恆

$$\mathrm{\mu ^{-}\rightarrow e^{-}+v_{e}+v_{\mu }}$$

答:在這個反應中,μ介子衰變成電子。我們可以從第一個表格中看到它們的電荷和輕子數。

電荷:-1 = -1 + 0 +0,因此它守恆電荷

電子輕子數:0= 1 - 1 + 0

μ介子輕子數:1 = 0 + 0 + 1

因此,這個反應也守恆輕子數。

Q2. 什麼是β衰變?

答:這是一種放射性衰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β粒子從原子核中發射出來。在此過程中,質子會轉化為中子或反之亦然。β粒子是高速電子。在β衰變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反中微子的發射。

Q3. 什麼是強子?寫出它們的型別。

答:強子是重基本粒子。它們可以感受到弱、強和電磁相互作用。它們分為兩類:介子和重子。介子是玻色子,重子是費米子。一些例子包括:π介子、質子和中子。

Q4. 寫出粒子相互作用的型別。

答:根據基本力,粒子相互作用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 引力:最弱的相互作用,它是長程的和有吸引力的。它在粒子物理學中的相互作用是不夠的。

  • 電磁力:它既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負責它的粒子是光子。

  • 弱力:它具有有限範圍的相互作用。它的交換粒子是向量玻色子

  • 強力:它是自然界中最強的相互作用。它的交換粒子是介子。

Q5. 寫出輕子和強子的區別。

答:輕子和強子之間主要有三個區別。

輕子 強子
輕質量 重質量
只有費米子 可以是費米子或玻色子
不參與強相互作用 可以參與強相互作用

更新於: 2023年1月25日

388 次瀏覽

開啟您的 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