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程式設計中如何使用插入函式?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希望將元素插入到表中。在Lua中,table庫提供了將元素插入表的函式。

insert函式通常接受兩個引數,第一個引數通常是我們想要從中插入元素的表的名稱,第二個引數是我們想要插入的元素。

如果向insert函式傳遞三個引數,則第二個引數表示我們想要在表中插入元素的位置。

讓我們探索insert函式的不同示例。

語法

insert(x,element)
or
insert(x,pos,element)

在上面的例子中,x代表表識別符號,pos代表我們想要插入元素的位置,最後element表示我們想要插入的值。

示例

讓我們考慮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列印陣列中存在的所有值。考慮下面顯示的示例:

線上演示

a = {1,2,3,4,5,6,7,8,9,10}
for i,v in ipairs(a) do print(v) end

輸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面的程式碼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現在假設我們想將一個元素插入到上面的陣列中,方法是使用Lua庫提供的insert函式。

示例

考慮下面顯示的示例:

線上演示

a = {1,2,3,4,5,6,7,8,9,10}
table.insert(a,11)
table.insert(a,12)
table.insert(a,13)
for i,v in ipairs(a) do print(v) end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呼叫了三次insert函式,將值11、12和13插入到我們的陣列中。現在,當我們使用泛型for迭代陣列時,我們應該看到所有值都列印到終端。

輸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就這麼簡單。現在讓我們使用接受三個引數的insert函式,第三個引數(實際上是第二個引數)是我們要插入元素的位置(索引)。

示例

考慮下面顯示的示例:

線上演示

a = {1,2,3,4,5,6,7,8,9,10}
table.insert(a,2,100) -- insert at position
for i,v in ipairs(a) do print(v) end

輸出

1
100
2
3
4
5
6
7
8
9
10

更新於:2021年7月20日

4K+瀏覽量

啟動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