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眠與冬眠的區別


休眠和冬眠是動物用來節省能量和應對惡劣環境的兩種不同的不活動狀態。雖然兩者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什麼是休眠?

休眠是一種短期、可逆的活動和新陳代謝降低的狀態,每天或季節性地發生在某些動物身上。在休眠期間,動物的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會顯著下降,有時甚至會下降高達 95%。這使得動物能夠節省能量,並在食物匱乏或溫度極端的情況下生存。

許多動物都使用休眠,包括蜂鳥、蝙蝠和一些齧齒動物。例如,蜂鳥每晚都會進入休眠狀態以在睡眠時節省能量。同樣,一些齧齒動物在白天溫度高時會進入休眠狀態以避免熱應激。

對於每日異溫動物,休眠期的平均最大持續時間大約是具有相似體重的冬眠動物的 1/30。

在每日異溫動物中,休眠狀態下的平均最小代謝率是基礎代謝率的 35%。每日異溫動物進入/退出休眠的時間控制是由晝夜節律調節的。這有助於持續覓食。

什麼是冬眠?

另一方面,冬眠是一種長期、深度的不活動狀態,持續數週或數月。在冬眠期間,動物的體溫下降到接近冰點,心率減慢,新陳代謝減慢到極低的水平。動物的呼吸變得淺淺的,它可能長時間不呼吸。

許多動物都冬眠,包括熊、蝙蝠和齧齒動物。例如,黑熊在冬季會冬眠數月,以在食物匱乏時節省能量。同樣,蝙蝠在冬季會在洞穴中冬眠以避免寒冷並節省能量。

休眠的特徵取決於物種的地理分佈和體重。一般來說,與每日異溫動物相比,冬眠動物體型更大。它們生活在平均緯度更高的地區。冬眠動物的平均最大休眠期大約是每日異溫動物的 30 倍。在冬眠期間,代謝率約為基礎代謝率的 6%。冬眠動物的進入/退出休眠的控制不受晝夜節律系統的支配。這使得冬眠動物能夠長時間處於低代謝狀態,依靠其能量儲備。

區別:休眠與冬眠

休眠和冬眠之間的關鍵區別之一是狀態的持續時間。休眠持續數小時或數天,而冬眠可持續數週或數月。此外,休眠的動物很容易被喚醒,並且可以迅速恢復到活躍狀態,而冬眠的動物很難喚醒,並且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活躍狀態。

另一個區別是不活動程度的深度。休眠動物的新陳代謝降低,活動減少,但它們仍然可以四處活動並對刺激做出反應。相反,冬眠動物幾乎處於昏迷狀態,不會對外部刺激做出反應。

下表重點介紹了休眠和冬眠的主要區別:

特徵

休眠

冬眠

定義

休眠是溫血動物的一種低代謝狀態,伴隨體溫降低,幫助動物度過不利環境條件。

冬眠是一種受調控的低體溫狀態,允許動物在長時間低溫條件下節省能量。

覓食

休眠可持續數小時(每日休眠,少於 24 小時)到數月(冬眠)。

對於冬眠動物,休眠期的平均最大持續時間大約是具有相似體重的每日異溫動物的 30 倍。

地理分佈

每日休眠伴隨著持續的覓食。

冬眠動物在冬眠期間不進食。

體重

一般來說,每日異溫動物分佈在平均緯度較低的地區,冬眠動物分佈在平均緯度較高的地區。

一般來說,與每日異溫動物相比,冬眠動物生活在平均緯度更高的地區。

處理方式

不同大小的動物都可以進行休眠。一般來說,每日異溫動物比冬眠動物體型更小。

一般來說,與每日異溫動物相比,冬眠動物體型更大。

代謝率

在每日異溫動物中,休眠狀態下的平均最小代謝率是基礎代謝率的 35%。

冬眠期間的平均最小代謝率是基礎代謝率的 6%。

時間控制

每日異溫動物進入/退出休眠的時間控制是由晝夜節律調節的。

冬眠動物已將休眠控制與晝夜節律系統分離。

結論

總之,雖然休眠和冬眠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休眠是一種短期、可逆的活動和新陳代謝降低的狀態,每天或季節性地發生,而冬眠是一種長期、深度的不活動狀態,持續數週或數月。

瞭解這些區別對於理解動物如何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以及我們如何幫助保護它們的棲息地非常重要。

更新於:2023年4月26日

1K+ 次瀏覽

開啟你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