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與攻擊的區別


從安全形度來看,**威脅**和**攻擊**是兩個關鍵事件。從網路安全的角度來看,掌握兩者之間的區別至關重要。

  • 在資訊安全領域,威脅是指持續存在的危害資訊完整性的風險。這可能是人為的,也可能是計算機病毒、惡意軟體或其他因素。

  • 另一方面,攻擊是實際利用資訊安全系統弱點行為。

需要注意許多網路安全威脅和攻擊,例如資訊竊取和欺詐、中斷正常的業務活動、病毒、密碼破解、分散式拒絕服務 (DDoS) 攻擊、竊聽、電子郵件入侵、入侵嘗試、網路欺騙、社會工程等。

什麼是威脅?

威脅是可能利用系統或資產漏洞的安全風險。威脅的來源可能是意外或環境因素、人為疏忽或人為失誤。存在各種型別的安全威脅,例如中斷、攔截、偽造和修改。

威脅是指透過利用漏洞(有意或無意)可以訪問、損害或消除資產的東西。威脅可以分為三類:

  • 洪水、風暴和龍捲風是自然災害的例子。

  • 無意威脅,例如員工訪問錯誤資訊。

  • 間諜軟體、病毒、廣告軟體公司或不軌員工的行為都是蓄意威脅的例子。

如果遇到的是計算機攻擊而不是人為攻擊,則漏洞和惡意軟體被歸類為威脅,因為它們可能會損害您的公司。

許多公司進行網路威脅評估,以確定應將監控、保護和補救工作重點放在哪裡。因此,如果資產是您試圖保護的東西,那麼威脅就是您試圖避免的東西。

什麼是攻擊?

攻擊是對系統有意的未經授權的行為。攻擊可以分為兩類:

  • **主動攻擊** - 主動攻擊是試圖更改系統資源或影響其執行的企圖。

  • **被動攻擊** - 被動攻擊是試圖理解或檢索系統中的敏感資料,而不會影響系統資源的企圖。

攻擊總是有濫用系統的動機,通常會等待機會出現。

威脅與攻擊的區別

下表重點介紹了威脅和攻擊的主要區別:

關鍵威脅攻擊
故意威脅可能是故意的,例如人為疏忽,也可能是不故意的,例如自然災害。攻擊是有意的行為。攻擊者有動機並據此計劃攻擊。
惡意威脅可能並非總是惡意的。攻擊總是惡意的。
定義威脅的定義是可能對系統/資產造成損害的情況/環境。攻擊的定義是旨在對系統/資產造成損害的行動。
造成損害的可能性造成損害或資訊更改的可能性從低到很高不等。造成損害或資訊更改的可能性非常高。
檢測威脅難以檢測。攻擊相對容易檢測。
預防可以透過控制漏洞來預防威脅。僅僅控制漏洞無法預防攻擊。需要其他措施,例如備份、檢測和響應等來處理網路攻擊。
發起它可能由系統或外部人員發起。它總是由外部人員(系統或使用者)發起。

結論

威脅是可能利用系統或資產漏洞的安全風險。另一方面,攻擊是實際利用資訊安全系統弱點的行為。

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預防可能危及資訊安全的威脅和攻擊。應該使用軟硬體防火牆、最新的防病毒和反惡意軟體以及其他保護措施來設計和管理 IT 系統。

更新於:2022年7月27日

17K+ 瀏覽量

開啟您的職業生涯

透過完成課程獲得認證

開始學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