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區別
介紹
人類需要能量來進行生命活動。我們依靠植物獲取食物。葉綠體是植物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捕獲光能,透過光合作用製造糖。當我們食用植物製造的食物時,線粒體透過一個稱為細胞呼吸的過程,利用營養物質和氧氣以ATP的形式產生能量。線粒體被稱為細胞的動力源。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存在於真核細胞中的雙層膜細胞器。這兩個細胞器都含有DNA和核糖體,可以獨立於細胞核進行復制。
線粒體
線粒體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細胞質中的橢圓形雙層膜細胞器。線粒體的數量取決於細胞的生理活動。肌肉細胞需要高能量,因此具有多個線粒體。但在紅細胞中,為了有效地運輸氧氣,線粒體是缺失的。
結構-它的平均直徑為0.5μm,長度為1.0-4.0μm。線粒體由以下部分組成:
線粒體外膜-它具有孔蛋白,有助於小分子、離子以及蛋白質的移動。
膜間隙-指的是線粒體外膜和內膜之間的空間。
線粒體內膜-由於缺乏孔蛋白,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分子的移動是透過膜轉運蛋白進行的。
嵴-線粒體內膜的內褶,增加了表面積。
基質-位於線粒體內膜內。含有用於ATP生成的酶。
圖片即將推出
功能-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場所。它在氧氣的存在下以ATP的形式產生能量。鐵硫簇的形成也發生在這裡。
葉綠體
葉綠體是存在於植物細胞和各種光合藻類中的盤狀雙層膜細胞器。大多數綠色植物的葉綠體位於綠色葉片的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的數量從綠藻中的1個到植物細胞中的40個不等。葉綠體含有葉綠素a和b色素,可以吸收太陽能。葉綠體的形狀差異很大。在衣藻(一種綠藻)中可以看到杯狀葉綠體,而在高等植物中則為球形或卵形。
結構-葉綠體的尺寸約為4到6μm。它們由以下區域組成:基粒和基質。
基粒-包含稱為片層或類囊體的盤狀結構。它容納葉綠素色素(葉綠體的功能單位)。
基質-類似於細胞的細胞質,包含基粒、DNA、酶、核糖體和各種其他物質。
葉綠體由以下部分組成。
外膜-可滲透的半多孔膜,允許離子和小分子的移動。不允許蛋白質透過。
膜間隙-位於外膜和內膜之間。
內膜-對物質的移動具有高度的選擇性。
基質-內膜內部富含蛋白質的鹼性水溶液,含有DNA、澱粉和葉綠體核糖體、蛋白質以及類囊體系統。
類囊體-由多個類囊體組成,含有葉綠素,是光反應的場所。
圖片即將推出
功能-葉綠體捕獲光能,並透過光合作用將其轉化為化學能。葉綠體還可以合成脂肪酸、氨基酸等。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起源
1970年,林恩·馬古利斯提出了關於線粒體和葉綠體起源的內共生理論。該理論基於葉綠體和線粒體與原核細胞的相似性。這些細胞器擁有自己的DNA和核糖體來進行蛋白質合成。
人們認為線粒體是在好氧原核生物被吞噬到原真核生物中後,透過吞噬作用進化而來的。進化後,它變成了今天的線粒體。
人們認為葉綠體是由光合原核生物進化而來的。這些原核生物被原真核細胞吞噬,進化後建立了共生關係,後來變成了今天的葉綠體。
圖片即將推出
一些支援內共生理論的證據如下:
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能夠自我複製,並能透過二元分裂進行分裂。
這兩個細胞器都是雙層膜結構,其組成成分與細菌非常相似。
DNA、核糖體、酶和轉運機制與細菌中發現的相似。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區別
引數 | 線粒體 | 葉綠體 |
---|---|---|
出現位置 | 需氧植物和動物 | 植物和綠藻 |
形狀和大小 | 豆形,較小 | 盤狀,結構複雜,大於線粒體 |
顏色和色素 | 無色,無色素 | 綠色,含有光合色素 |
內膜 | 摺疊成嵴 | 形成類囊體 |
功能 | 細胞呼吸 | 光合作用 |
能量 | 消耗氧氣併為細胞提供能量 | 釋放氧氣並儲存能量 |
結論
線粒體和葉綠體是存在於真核細胞中的膜結合細胞器。線粒體可以分解糖並以ATP的形式產生能量,而葉綠體則透過稱為光合作用的過程,捕獲太陽能來生產植物中的糖。這些細胞器是半自主細胞器,含有DNA和核糖體。線粒體是由需氧細菌進化而來的,而葉綠體則由光合細菌進化而來。
常見問題
Q1. 假設從細胞中取出一個葉綠體並提供光能。它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嗎?
答:葉綠體是一個半自主細胞器,擁有自己的DNA和核糖體。因此,當葉綠體從細胞中取出並提供光能時,它仍然能夠進行光合作用。但它應該儲存在等滲溶液中,並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Q2. 線粒體與其他細胞器有什麼區別?
答: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源”,其獨特之處在於它被雙層膜包圍,並保留著自己的小型基因組。它們也透過簡單的裂變獨立於細胞週期進行分裂。
Q3. 如果線粒體功能異常,細胞會面臨什麼問題?
答:如果線粒體有缺陷,則它們無法產生足夠的ATP來為細胞的正常細胞過程提供動力,因此所有需要能量的過程都將受到阻礙。例如,肌肉可能會變得虛弱,更容易疲勞。
Q4. 取同一物種的單細胞藻類P和Q,並從P中實驗性地去除葉綠體。一段時間後,將兩者都放在明亮的陽光下幾小時,然後對它們進行碘試驗。實驗的可能觀察結果是什麼?
答:在陽光照射下,藻類進行光合作用併產生澱粉。由於細胞P缺乏葉綠體,它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併產生澱粉,而細胞Q會產生澱粉。碘會使澱粉變成藍黑色。細胞Q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產生澱粉,因此它會與碘溶液反應變成藍黑色。
Q5. 細菌細胞不含線粒體。那麼,細菌是如何進行呼吸作用的?
答:細菌含有一種稱為間體的特殊結構,有助於細胞呼吸。它是質膜的內褶。間體類似於線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