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系統中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
在計算機中,地址用於識別計算機記憶體中的位置。在作業系統中,存在兩種型別的地址,即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邏輯地址是由CPU生成的虛擬地址。使用者可以檢視計算機程式的邏輯地址。另一方面,物理地址表示計算機記憶體中的一個位置。使用者無法檢視程式的物理地址。
閱讀本文以瞭解更多關於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資訊,以及它們之間如何相互區別。
什麼是邏輯地址?
邏輯地址是由計算機系統CPU建立的虛擬地址。程式執行時會生成程式的邏輯地址。多個邏輯地址的集合稱為邏輯地址空間。邏輯地址基本上用作訪問物理記憶體位置的參考。
在計算機系統中,一個名為記憶體管理單元(MMU)的硬體裝置用於將邏輯地址對映到其對應的物理地址。但是,程式的邏輯地址對計算機使用者是可見的。
什麼是物理地址?
計算機程式的物理地址是表示計算機記憶體單元中某個位置的地址。物理地址對計算機使用者不可見。系統的MMU為相應的邏輯地址生成物理地址。
透過相應的邏輯地址訪問物理地址,因為使用者無法直接訪問物理地址。執行計算機程式需要物理記憶體空間。因此,在程式執行之前,必須將邏輯地址對映到物理地址。
作業系統中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
下表突出顯示了作業系統中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間所有主要區別:
序號 | 邏輯地址 | 物理地址 |
---|---|---|
1. | 此地址由 CPU 生成。 | 此地址是記憶體單元中的一個位置。 |
2. | 地址空間由所有邏輯地址的集合組成。 | 此地址是對映到相應邏輯地址的所有物理地址的集合。 |
3. | 這些地址由 CPU 參考特定程式生成。 | 它是使用記憶體管理單元 (MMU) 計算的。 |
4. | 使用者能夠檢視程式的邏輯地址。 | 使用者無法直接檢視程式的物理地址。 |
5. | 使用者可以使用邏輯地址來訪問物理地址。 | 使用者可以間接訪問物理地址。 |
結論
物理地址是以地址匯流排電路中的二進位制數字形式表示的記憶體地址,以便資料匯流排能夠訪問主存的特定儲存單元。另一方面,邏輯地址是由 CPU 生成的記憶體地址,並由 MMU 轉換為物理地址,以便訪問主存中的特定位置。
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間最顯著的區別在於,邏輯地址是由 CPU 生成的虛擬地址,用於訪問物理地址,而物理地址是計算機記憶體單元中的一個位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