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向地性。繪製植物示意圖,標註其各部分的向地性運動。
簡介
向地性是植物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指植物某一部分的生長或運動受重力影響。 “向地性”一詞源於希臘語, “geo”意為“地球”,“tropism”意為“轉向”,它描述了植物對地球引力的反應而產生的運動。
植物利用向地性來確定自身相對於地球表面的方向。 透過對重力的反應,植物可以確保其根部向下生長到土壤中,而其莖部則向上生長朝向陽光。 這使它們能夠獲取生存和繁榮所需的營養和資源。
植物的向地性運動受多種機制控制,包括細胞的生長和發育、激素的分佈以及植物內特化結構對重力的感知。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向地性背後的科學原理,包括各種型別的向地性以及植物用來控制其運動的機制。
向地性的型別
向地性主要分為兩種:正向地性和負向地性。
正向地性是指植物的一部分朝向地球運動,或者在根部的情況下,向下生長到土壤中。 這種型別的向地性在植物的根部很常見,它確保根部朝向土壤中發現的營養物質和水分生長。
負向地性是指植物的一部分背離地球運動,或者在莖部的情況下,向上生長朝向光線。 這種型別的向地性在植物的莖部很常見,它確保葉子和莖部朝向光合作用所需的陽光生長。
向地性的機制
植物的向地性運動受多種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起作用的機制控制。 這些機制包括激素的分佈、細胞的生長和發育以及植物內特化結構對重力的感知。
參與向地性的關鍵激素之一是生長素。 生長素是一種在芽尖產生並向下運輸到植物中的植物激素。 當生長素在植物某一部分的下側積累時,它會促進細胞伸長和生長,導致該部分朝向地球彎曲。
在植物的根部,生長素在下側積累,導致該側的細胞比上側的細胞伸長得更多。 這導致根部向下彎曲進入土壤。
在植物的莖部,當植物水平放置時,生長素在上側積累。 這導致上側的細胞比下側的細胞伸長得更多,導致莖部向上彎曲朝向光線。
參與向地性的另一種機制是植物內鈣離子的重新分佈。 鈣離子對於細胞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並且在植物內特化結構對重力的感知中起著關鍵作用。
當植物水平放置時,重力會導致植物內鈣離子的重新分佈,更多的鈣離子在下側積累。 這會觸發訊號級聯,最終導致生長素在下側積累,促進細胞伸長和生長,並導致該部分朝向地球彎曲。
重力感知
植物對重力的感知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植物內被稱為平衡石細胞的特化結構。 平衡石細胞是含有稱為平衡石的緻密、充滿澱粉的細胞器。
當植物水平放置時,平衡石在下側沉降,產生植物感知的重力訊號。 該訊號會觸發植物內的各種反應,包括激素分佈的變化以及細胞的生長和發育。
植物對重力的感知是向地性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它使植物能夠確定自身相對於地球表面的方向。 透過對重力的反應,植物可以確保其根部向下生長到土壤中,而其莖部則向上生長朝向陽光。 這使它們能夠獲取生存和繁榮所需的營養和資源。
植物的向地性運動
植物的向地性運動可以在各種植物部位觀察到,包括根、莖和葉。 這些運動受多種機制控制,包括激素的分佈、細胞的生長和發育以及植物內特化結構對重力的感知。
根
在植物的根部,正向地性確保根部向下生長到土壤中。 當種子發芽時,根部開始向下生長朝向地球表面,在那裡它可以獲取土壤中發現的營養物質和水分。
隨著根部的生長,它會朝向地球表面彎曲,根部下側的細胞比上側的細胞伸長得更多。 這導致根部向下彎曲進入土壤,在那裡它可以繼續生長和發育。
莖
在植物的莖部,負向地性確保莖部向上生長朝向光線。 當種子發芽時,莖部開始向上生長朝向土壤表面,在那裡它可以獲取光合作用所需的陽光。
隨著莖部的生長,它會向上彎曲朝向陽光,莖部上側的細胞比下側的細胞伸長得更多。 這導致莖部向上彎曲朝向光線,在那裡它可以繼續生長和發育。
結論
向地性是一種至關重要的現象,它使植物能夠確定自身相對於地球表面的方向。 透過對重力的反應,植物可以確保其根部向下生長到土壤中,而其莖部則向上生長朝向陽光。 這使它們能夠獲取生存和繁榮所需的營養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