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端測試教程(什麼是後端測試、工具和示例)
後端測試
後端測試是一種檢查 Web 應用程式或軟體伺服器端或資料庫端的方法或技術。執行此測試的主要目的是測試應用程式層或資料庫層,以使軟體無缺陷,並防止死鎖、資料損壞或資料丟失。為了確保軟體的無縫和高效執行,其 GUI 和資料庫必須相互互動。通常,資料庫的驗證內容包括:ACID 功能、CRUD 操作、模式、遷移、業務規則一致性、安全性和效能。
此測試也稱為“資料庫測試”。透過前端輸入的資料儲存在後端的資料庫中。此資料庫可以是 SQL 伺服器、MySQL 伺服器、Oracle 等。資料以表和記錄的形式儲存。此測試是必要的,因為如果未正確執行,可能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問題,例如死鎖、資料損壞、資料丟失等。
要執行此測試,我們不需要任何 GUI,它可以在 AUI 和資料庫上完成。因此,資料可以透過瀏覽器直接傳遞,以及特定功能所需的的引數,以及以預定義的格式(如 XML 或 JSON)獲取響應。
後端測試的目標
資料對映 - 確定 UI 或前端表單是否與其在資料庫表中相應的欄位準確且一致地對映。
事務的 ACID 屬性 - 資料庫執行的每個事務都必須滿足這四個屬性: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和永續性。
資料完整性 - 共享資料的最新和更新值必須顯示在螢幕和其他表單上。該值不得在一個螢幕上更新,然後在另一個螢幕上顯示舊值。它們必須同時更新。
業務規則的準確性 - 複雜的資料庫會導致複雜的元件,例如關係約束、觸發器、儲存過程等。因此,測試人員採用適當的 SQL 查詢來驗證這些複雜的物件。
後端測試的屬性
事務 - 它指的是資料的訪問和檢索。在事務期間必須遵循 ACID 屬性。
資料庫模式 - 資料庫中資料的設計或結構組織。
觸發器 - 當特定表中發生特定事件時,會自動指示執行觸發器。
過程 - 控制資料庫中事務的一組語句或函式。
資料庫測試的型別
結構測試 - 它測試軟體的內部結構。它通常由熟悉軟體開發階段的團隊執行。它根據軟體的型別檢查軟體的各個方面。它可以對軟體進行徹底的測試,並在早期階段檢測缺陷。它消除了死程式碼。它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並且大部分是自動化的。它需要程式碼知識來執行測試。它還需要測試所用工具的專業知識。有時它也可能很昂貴。
功能測試 - 此測試用於根據功能需求和規範測試系統。它確保軟體正確滿足需求和規範。它有助於交付無缺陷和高質量的軟體。它主要強呼叫戶需求的規範。但是,存在執行冗餘測試的可能性很高。軟體中的一些邏輯錯誤可能會被忽略。
非功能測試 - 此測試驗證軟體的非功能需求。它確定軟體的行為是否滿足需求。它評估功能測試中未測試的所有方面。它提供了高級別的安全性,確保載入容量並提高軟體的效能。測試用例無需再次編寫,因為它們永遠不會更改,並且非功能測試也比其他測試過程消耗更少的時間。但是,每當軟體更新時都必須執行它。因此,人們需要付費重新檢查軟體,這使得它非常昂貴
如何執行後端測試
後端測試涉及驗證以下內容 -
模式
資料庫表
列
鍵和索引
儲存過程
觸發器
資料庫伺服器
資料重複
在後端測試中,請求透過瀏覽器直接傳遞,並帶有函式所需的引數,以及以預設格式(例如 XML 或 JSON)獲取響應。必須直接連線資料庫,並使用 SQP 查詢驗證資料。可以透過日誌檔案進行除錯。
後端測試的初步階段是獲取資料庫伺服器的設計規範。然後,測試規範設計,然後使用 SQL 程式碼在設計中實現測試用例。
後端測試工具
Data Factory - 此雲端資料整合服務或工具由 Azure 開發,支援在雲端建立資料驅動的流程來自動化資料移動和轉換。此工具本身不儲存任何資料。它支援透過程式設計和 UI 機制監控和管理工作流。它支援建立移動和轉換資料的資料管道,然後按計劃執行管道。工作流使用和生成的資料是分時資料,管道模式可以指定為計劃或一次性。
DTM 資料生成器 - 此工具生成資料行和用於測試的模式物件,例如效能分析或 QA 測試。它旨在為開發人員和 QA 工程師提供高質量和逼真的測試陣列。資料生成器自動生成資料值和可選的模式物件。
測試資料生成器 - 此工具生成用於測試的模擬資料,這些資料可能是隨機的或專門選擇的以獲得所需的結果。它對資料庫更有用,因為它將資料儲存在包含特定型別資訊的表和列中。不同型別的測試資料生成器有隨機測試資料生成器、目標導向測試資料生成器、路徑測試資料生成器和智慧測試資料生成器。
TOAD - 此廣泛使用的工具支援許多資料庫和平臺。它是免費的;但是,可以透過訂閱進行升級。它有助於更快地開發高質量和效能更好的軟體。它有助於有效地執行日常管理任務,診斷和解決與效能相關的問題。它可以輕鬆地管理資料庫更改。它支援將資料庫更改管理整合到 DevOps 工作流中。其自助服務功能可用於在安全和受管控的工作流中輕鬆準備資料,連線 IT 和業務。它有助於建立高質量的資料模型,並支援在 20 多個平臺上快速更改資料結構。它根據實際工作負載測試軟體,以確保它們在生產環境中擴充套件並滿足效能服務級別協議 (SLA)。
phpMyAdmin - 此開源工具允許透過 UI 執行查詢和與資料庫互動。這是一個直觀且出色的工具,不需要任何事先培訓即可使用。它作為連線 MySQL 和 MariaDB 資料庫的媒介最有用。
HammerDB - 此開源工具被資料庫專家廣泛使用。它支援許多資料庫,例如 Oracle、SQL Server、IBM、Db2、MySQL、MariaDB 和 PostgreSQL。它提供專家級支援,可用於為雲測試生成大量資料和負載。
後端測試流程
設定測試環境 - 後端測試從設定測試環境開始,以便執行測試以獲得高質量的測試過程。
生成測試場景 - 建立測試環境後,將設計測試用例以執行測試。
執行 - 它是測試過程的核心,其中執行測試用例。
分析 - 執行完所有測試用例後,將分析過程和結果以確定測試過程是否已正確執行。
記錄缺陷 - 記錄缺陷,也稱為提交報告,是最後一個階段,其中測試團隊向開發團隊報告在系統資料庫中檢測到的缺陷。
後端測試的優勢
它有助於測試資料庫、伺服器以及 API。
它實際上專注於資料庫中的資料及其組織級別。
後端測試是一種深入的測試,可確保最大的測試覆蓋率。
它有助於在早期階段發現許多缺陷。
它有助於避免死鎖和資料丟失。
它提高了軟體的耐用性和功能性;恆定性。它還增強了資料質量。
它全面測試軟體,從而更好地控制測試覆蓋率。
後端測試的缺點
它需要深入的資料庫知識。
它可能會增加組織的開支。